4月4日,著名影星成龙连发四条微博,称自己二十年前收藏了十间安徽的古建筑,由于无法妥善保管,决定将其中四间转送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用于教学研究。成龙捐赠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网友们认为捐赠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有利有弊,但更希望徽派古建筑能留在中国。
这则消息同样也引起了衢州市龙游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他们热切盼望成龙能考虑将古建筑的新家安在龙游民居苑。昨日,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龙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民。
对话副县长:县政府愿免费提供土地、日常维护与管理
记者:龙游民居苑的基本情况如何?
陆民:龙游民居苑坐落在鸡鸣山,傍江而立、风景秀丽,目前已成为国家文物局认可的全国两处明清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文物工程的示范点之一。国内文物界泰斗、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对此颇为赞赏,数次来龙游考察古建筑,并为“龙游民居苑”提笔命名。
目前,一期工程120余亩范围内45幢古建筑已全部搬迁复建到位,二期规划面积255亩正在建设中,如果这些古建筑能够“远嫁”到龙游来,土地绝不是问题。
记者:如果古建筑安家在龙游,龙游县政府会提供哪些帮助?
陆民:龙游县政府将无偿提供古建筑落户民居苑的土地,并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按照文物保护标准要求,落实专业施工队伍无偿复建到位;其次,如果成龙先生本人有意愿认领自己的古建筑,作为展览馆或工作室使用,政府将无偿提供并负责日常维护与管理。
记者:古建筑搬到龙游,具备哪些优势?
陆民非常自信地说:第一,龙游民居苑经过20多年的异地保护与开发,已积累了一套科学的保护方法,培养了一支富有修缮保护经验的专业队伍。第二,龙游县区域现有保存的明清优秀古建筑500多幢,有“明清古民居之乡”的美称,这些都是证明龙游县政府有能力保护好古建筑的例子。第三,成龙先生的安徽古建筑正好符合龙游民居苑现有的徽派建筑群,可以说非常适合在我们龙游落户。
龙游县政府通过本报向成龙发出真诚的邀请
陆民说,龙游县政府有条件、有热情接收这些古建筑,更有能力、有经验保护好它们。
他最后表示,想通过金报,真诚邀请成龙先生适当时机来龙游考察,希望成龙先生通过实地考察后进行比选,能让古建筑“远嫁”到龙游来,让它们能在“龙游的地方”得到妥善保护。这一善举,既能使成龙先生与龙游因“龙”而合的缘分落地生根,又可圆满回应广大网友“中国古民居不要出国”的厚望。
延伸阅读:龙游民居苑让古建筑“重生”
龙游民居苑是中国古建筑迁建保护示范点之一。1992年项目正式立项,并开始规划实施。通过20多年的努力,已搬迁复建宗祠、家庙、民居、戏台、亭阁等古建筑45幢,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文物古建筑异地迁建保护的成功试点之一,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一批古建筑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龙游民居苑是目前文物保护过程中抢救非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建筑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案例。
徽派古建筑“滋树堂”得到保护
龙游在异地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也使得一大批宗祠、民居等文物古建筑得到抢救保护下来,并使之延年益寿。
龙游民居苑中的“滋树堂”,是一幢典型的徽派古建筑,用材硕大,工艺精湛,砖雕、石雕和木雕等三雕骈美,以它“浙西古建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专家、学者来观光、考察。然而该建筑2002年因原坐落的模环乡上张村的生存环境较差,大面积坍塌。经省、县领导同意,迁建到龙游民居苑进行保护。
为了保持该建筑的原状,龙游县专门组织文物古建筑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测绘设计,并留存了大量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编号拆装运输;而后又聘用古建筑修缮专业工程队进行复建;施工中,不求进度,工作认真仔细,最大限度保持古民居原有的信息,并按同质同材同工艺,不改变文物古建筑原状的方针进行修缮复建。完工验收后,长年居住在该民居中的主人也看不出破绽,对古民居迁建保护工作啧啧称奇。
许多残损古建筑在这里重新安家
不仅如此,根据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要求,龙游民居苑先后有重点选择在龙游县域范围内,原有环境遭到破坏、建筑本体文物价值较高的古宗祠、古民居等古建筑,经过农户捐赠的形式等政策,将其迁建到龙游民居苑进行保护,保护的范围从原有的100亩扩大到200亩。
许多残损的面临消亡的古建筑在此安家落户,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由于该工程严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及《国际文物保护准则》,因此,龙游民居苑1997年8月29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浙江省文物局遴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备名录。
推荐阅读:
“从商”或“不从商”历史建筑面临两难选择
济南110年德式老建筑年久失修伤痕累累
故宫博物院院长称紫荆城将全面禁烟
建旧如旧 大连欲投资220亿重现金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