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尧、舜、禹、汤放在一起供奉的中国元代古建群曹公四圣宫,自2007年启动修缮至今,昔日屋顶破漏、木构残损、杂草丛生的状况已得到全面改观。
“再有十多天就完工了。”山西省翼城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谢爱国说,曹公四圣宫争取到国家资金400多万元人民币,6年间,对宫内的大殿、东西配楼、舞楼等进行了修缮。
原翼城县博物馆馆长苏国俊介绍说,像四圣宫一样同时供奉尧、舜、禹、汤四圣的庙宇目前在全国十分罕见。尧、舜、禹、汤的历史功绩在当地流传很广,后人为了祭祀、纪念他们,便建庙祭之。至今翼城历山舜王坪上还流传着“舜耕历山”的故事。
“紧挨着四圣宫院的是关帝庙院,体现出较少见的‘宫庙合一’特点。”苏国俊说,两个院落里大殿对面均建有舞楼,院落两侧还建有二层的“看楼”,从唱“对台戏”可以看出当年百姓对戏曲的喜爱程度。
曹公四圣宫位于翼城县西阎镇曹公村,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至1370年),坐北向南,占地2338平方米,是一组布局完好的二进四合院宫殿,由四圣宫院、关帝庙院和僧舍院三部分组成。其中四圣公正殿及舞楼为元代建筑,其余为明清所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前檐施大阑额,梁架构件采用自然弯曲的原材料略加砍削而成,呈现早期建筑特征。
“宫中之冠”元代舞楼,坐南朝北,台宽7.71米,台深7.21米,通高13米,井字形梁架结构,单檐歇山顶。整个建筑用材硕大规整,为元代建筑的佳作,也是中国仅存的八座元代戏台之一,对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流域汾河与浍河之间。翼城古称陶唐,西周时为晋都,有“唐尧故国”、“晋国源头”、“霸国故地”之称,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翼城当地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现存元代东岳庙、元代四圣宫、明代木牌坊、石牌坊、清代关帝庙等上百处古建筑。
推荐阅读:
保护利用古村落不能在好心好意中破坏
古建筑沦为城市发展“绊脚石”
兴教寺调查:拆掉了生活区 保留了古建筑
历史和文化仅靠“文物单位”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