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有人比妖怪厉害
东方新无忌:这么大一个西安市,竟然容不下一个兴教寺,杯具啊!
天天向上:难道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只能从教科书里感知吗?
当个会计这么难:唐僧取经的时候有悟空打退妖怪保护他,可如今一些官员比妖怪厉害多了!
锵锵黄金甲:小时候小寨小学旁边就是小兴善寺,放学经常偷偷溜进去玩,那时候真是晨钟暮鼓,师傅们很好说话,回忆起来很有味道,现在已经完全变样了,我再也不想回去看了!
分析:一些申遗已变味
田海康:中国继养老地产之后,文旅地产概念大行其道,首先就会瞄准全国各大文化古建筑下手。来来来给爷笑一个:这不是建一个塔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文化、精神何以体现传承的问题!
HAHA:很多地方为了开发旅游业肆意改变古迹、自然风景最原始的面貌,让原本心灵自由驰骋的地方变成铜臭熏天的敛财之地!
午夜梦回:借申遗明目张胆花国家钱财,搞各种申遗活动,其中包括向官员和专家“攻关”,如果申遗成功,是重大政绩,名利双收;若申遗不成功,也能“化”钱财,何乐不为?
背景:曲江模式
“曲江模式”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即先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炒热文化概念,后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项目使得地价升值。推行“曲江模式”的典型场所是陕西的另一座著名古刹法门寺。这一模式全国知名,也饱受争议。
点评一:文化需要积淀用钱是砸不出来的
按照《文物法》相关规定,无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以及新创的“申遗性拆除”,都是典型的知法犯法。我们想质问的是,难道拆除文物只需要玩一个文字游戏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了吗?一边是无聊地大量兴建“仿古建筑”,一边却是疯狂地玩各种文字游戏将真正的古建筑拆除,这样一种病态的发展观何时才会终结?真正的文化是需要积淀的,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申遗性拆除”简直就是一个国际玩笑,公然用铲车“保护遗产”,怎么可能还会申遗成功?
点评二:真正保护文物还得靠公众的监督
政府原本是文物的捍卫者,却在利益的驱使下成了文物的破坏者。面对这种假借保护文物实则搞破坏的行为,政协委员冯骥才认为,应该把申遗的“申”字加一个宝盖变成“审遗”。是的,原本指望地方政府申遗保护文物看来是靠不住的,要想真正保护文物,恐怕还得靠公众的监督。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公众掌握地方申遗的否决权,只有每个人都成为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地方政府才不敢乱来。
点评三:唐僧埋骨古刹为何成了“唐僧肉”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申遗正在变成一笔生意经。轰轰烈烈的申遗热潮下,历史文化被商业经济玩弄于股掌之间,历史遗产服从于商业逻辑,申遗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是为了更多地获取政治、经济收益。漫漫申遗路上,唐僧玄奘也不过只是这块利益砧板上的“唐僧肉”,即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难从“大规模拆迁”中逃出生天。
推荐阅读:
桂林将对正阳东西巷进行改造
北京香山民国古墓群亟待保护
南海镇街再度迈开古迹重建步伐引关注
福建潘山古建筑遗址出土笑脸兽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