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黄东黎与姥姥一起来扫墓的旧照](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4/2013411173515108.jpg)
50多年前黄东黎与姥姥一起来扫墓的旧照
“几十年了,我的父母及毛氏子孙再也没有上过坟,愧对祖先!”清明节,北京香山,77岁的毛忠惠跪拜在爷爷毛邦伟墓前,泣不成声。假如没有热心文保人士几天前的告知,她可能永远不知道这座墓的存在。然而,这座曾三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民国教育家毛邦伟及其妻子合葬墓的现状让她难过不已:坟墓已被开掘,墓中杂树丛生,墓冢被毁坏了一大块,墓圹也裸露在外。
在毛邦伟墓的周围,还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座民国墓葬,它们组成了香山慈幼院民国古墓群。香山慈幼院是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创办的,埋在这里的人大多与慈幼院或者熊希龄有关。本应肃穆的墓地如今却是一片疮痍:多数墓已被开掘,不少墓碑东倒西歪,已经很久无人拜扫。清明节对于这里已没有多大意义。恰好清明放假,毛忠惠在儿子王明的陪同下,从贵州赶来扫墓。
残破不堪的毛邦伟墓
毛邦伟1873年生于贵州遵义,1901年考取举人,1904年赴日留学,1909年毕业回国后,任教育部监视、全国编纂委员会主任,专门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编著有《中国教育史》和《教育大纲》(手稿)。在1912年至1928年期间,毛邦伟曾三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28年11月卒于北京香山。在此期间,毛邦伟与鲁迅等人交往甚密,据说鲁迅散文《头发的故事》中的“M校长”,指的就是毛邦伟。
毛邦伟的夫人伍崇敏,曾是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与毛邦伟结婚后,先后担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训育主任、北京市妇女救济院院长等职。1964年在北京逝世,与毛邦伟合葬一墓。
“我一直不知道爷爷奶奶葬在何处。”据毛忠惠介绍,毛邦伟与伍崇敏没有生育儿女,儿子毛效良是从弟弟毛邦儒手里过继来的。毛邦伟病逝后,毛效良回到贵州,后因盖上反革命的帽子被囚禁,连母亲伍崇敏下葬都未能参加。
“我五六岁时还陪着姥姥来上坟,但是后来因父亲工作调动离开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来过。年岁渐长,也就忘了到底在哪里了。”毛忠惠的外甥黄东黎说。黄东黎今年60多岁,他口中所说的姥姥名叫毛瑞霞,与毛效良为亲姐弟。毛邦伟墓的被发现,勾起了他很多儿时的回忆。这次他与毛忠惠母子一起来香山祭拜。
现在毛邦伟合葬墓已破败不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合葬墓杂草丛生,让人无法立足。墓冢被毁坏了一大块。在墓冢前方有个一人多宽的大洞,洞口处能看到裸露在外的墓圹。“肯定有人进去过,不知道棺木现在还有没有。”黄东黎说。
然而,被破坏的还不止这些。从黄东黎提供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原来墓前有与墓台差不多高的墓志铭,还有祭供桌,现在都不见踪影。“这里原来还有两个小石凳呢!”黄东黎回忆说。
“感觉就像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亲人,但是墓地现在这个样子,太糟心了。”黄东黎说,现在正考虑如何保护,假如政府无法管理,自己也肯定会进行修缮。
推荐阅读:
南海镇街再度迈开古迹重建步伐引关注
福建潘山古建筑遗址出土笑脸兽
西安兴教寺“拆迁”牵出2.3亿项目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上饶在行动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