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祠堂
3月21日,在壶天镇文化站站长刘仲福的引领下,我们前往壶天镇山坪村杨树坡组,探访了始建于清代咸丰六年、湘乡目前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蒋家祠堂,电视连续剧《日出东山》曾在此拍摄取景。蒋家祠堂是湘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中地区唯一完整的古建筑。
正值百花争艳的季节,我们沿着壶天镇镇政府对面那一片1.2万多亩的油菜花地驱车前往,享受着扑鼻而来的油菜花香。汽车驶过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抵达这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蒋家祠堂。
解放前绘制的地图
我们看到,这座外观完好的蒋氏宗祠大门紧闭,左右两边被民居包围,前面有一小块菜地,后面是一块空坪。
蒋氏22代、宗祠的理事长蒋福根叫来附近的居民开门后,我们踏着新修的石子路走进去。一张清朝年间的大红漆门映入眼帘,用于拉门、敲门、锁门的门环有些锈迹斑斑。
推门而入,宗祠两侧的墙壁上留存有1946年绘制的清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内有《醒狮图》。
“在这幅中国地图上,东北3省被分成了兴安、嫩江等9个省。”蒋福根指着这幅有些发黄的中国地图告诉我们,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位名叫“瑞麟”的老师画的,当时,很多地名与现在的称呼不同。那时,新疆的首府不叫“乌鲁木齐”,叫“迪化”。从这幅地图还可以看出,当时的菲律宾名叫“吕宋”。
大门左侧的廊道围墙上部有动植物、乐器、兵器图案的泥塑。立柱为38根砖砌圆柱,用洋灰抹面,圆柱上方有类似罗马风格的构件。“原有108根圆柱,现仅保存了38根。当时没有石灰,这些圆柱都是进口的洋灰等混合泥材料修建的,修建的成本非常高。”蒋福根说,当时,整个建筑用的飞檐、翘嘴、中花、金鸡龙凤及花饰彩陶制品,都是从江西景德镇购回。
祠堂有150多年历史
蒋氏宗祠又名安乐堂。祠堂内的对联“乐安源远怀英哲,涧水长流孕后代”便暗合了它的名字。
当我们走近宗祠大门,看到中堂端坐的荣臣太祖雄威的雕像时,不由肃然起敬。站在前堂对面,可望见高高的镏金金鸡龙凤彩陶立在屋脊中央。主体建筑的飞檐向外突出上翘,宛如宫殿。“宗祠两旁的围墙上面,内外饰有明八仙、暗八仙。”蒋福根介绍,这些“八仙”有的已经重新上色,有的虽然可见制工精细,但色彩已发白。
蒋福根说,蒋琬嗣孙蒋荣臣,元朝时代为湖广行省潭州侯,明朝继封为潭州知府,后告老返乡,迁今湘乡。历经多朝数代后嗣发达昌盛,遍布大江南北及海外。为纪念祖宗恩德,有祭祀之所,清咸丰二年,当朝头品顶戴内阁学士蒋凝学等共计4人商议返乡选址,后于咸丰六年修建完成,至今有150多年历史。当时,共三进三厅,占地面积4088平方米,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叹为观止。
新中国成立后,宗祠先被当做粮食局的粮仓,2007年成了一所学校,2008年成立蒋氏宗祠理事会后,学校迁出,宗祠也得以按原貌修葺。
蒋氏后代聚会之所
蒋氏宗祠作为一个总祠堂,它曾是族会议事的地方,现是蒋家人聚集的地方。
蒋福根说,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是蒋太祖生日,各地的蒋家人便会聚集起来,开展祭奠活动。“台湾一些有名望的蒋氏后代也会回来祭祖,祠堂修葺的第一年,蒋氏后代共摆了118桌。”蒋福根说,至此,祭奠活动每年一次已经开展5年,每次至少有二三十桌。
蒋氏宗祠是湘中传统古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风格相融合的产物,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洋文化的吸收和运用。
因为年代久远,蒋家祠堂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壶天旅游发展的景点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参观。
推荐阅读:
八旬中山纪念堂将迎第九次大修
湘潭唐兴桥立了300多年有点站不住了
台湾著名妈祖庙朴子配天宫失火
古村落保护:生死线上的乡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