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光岳楼上西望聊城古城,仿古建筑旁满是废墟、荒草

聊城古城内新建仿古建筑和老房子的断壁残垣相互偎依
“一开始拆迁完还没盖时,这一片跟荒原一样,周围就俺一家,一眼就看到边,天一黑我就关店门。现在盖起来一部分,可还是那么冷清。”山东聊城古城内楼南大街临街一户居民说。近日,记者到山东聊城古城实地走访时发现,这一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通报保护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城保护改造的名义进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拆除殆尽。
古城旧貌换“新颜”
聊城古城,始建于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以光岳楼为中心,古城为1平方公里的方城,四周环以广阔的湖面,俯瞰整个古城区就像浮于水中的棋盘,是该城市保护规划的核心。1958年,聊城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保护旧城、发展新城、新旧分开”的规划原则,古城的区域格局得到了很好保护,并于199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3年前,聊城古城内建筑除了光岳楼、海源阁等文物建筑外,基本被全部推倒。在古城中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居民几乎全部搬离,大多被迁至位于古城西南方的望湖安置小区。目前,古城内只剩50多户居民。留下来的民居上也“穿上”新装——青砖灰瓦,与新修的仿古建筑风格一致。同时,围绕古城西、南、北方向新建了三座城门楼、三座角楼。当地居民说,以后还要重新建城墙,外来游客进城观光可能要收门票。
如果不是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牌,在周边仿古建筑包围下,有着“天下第二楼”之称的光岳楼,甚至让人觉得它也是一座仿古建筑。记者站在光岳楼楼顶环顾古城四面,除了街道两边已经建起来的一座座青砖灰瓦、檐牙高啄的仿古宅院,以及还没有大规模向外租售的二层商铺外,一片废墟、荒草丛生的景象映入眼帘。
“我从小就住古城里面,工作后才搬出去。我奶奶、父辈人也常跟我讲他们小时候古城的样子和故事。”聊城当地“70后”居民肖女士说,还是觉得“拆迁之前的古城好,热闹、自然还有生活味”。
推荐阅读:
石家庄8大古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扬州跃进桥开始封闭 拆除后将新建
福州三坊七巷打造文化产业集中区
寻访张家口“迷失的古堡”记录“北方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