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鹊学派失传医术或出土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圣 日期:2013-12-17
2号墓出土了4部织机模型,3号墓也“不甘示弱”。920余支竹简,为世人还原出10部医书(含一部兽医书),部分医书可能属于失传的扁鹊学派。出土的医简基本没有提到巫术,证明西汉早中期“医”与“巫”已经分家,标志着中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0部医书
《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此次发现的医简,或是“重新找回了中医扁鹊学派的经典”
3号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简,为世人还原出10部医书(含一部兽医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老官山汉墓”此次出土的大量西汉时期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汉代简牍出土地。从出土的医简内容来看,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玖部医书《敝昔医论》
或属失传的扁鹊派
据本次考古现场负责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涛介绍,考古人员进行发掘的时候,920余支竹简分两处存放。其中一处共有736支(含残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
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简牍研究所研究员武家璧指出,上述9本医书中的《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也认为,“敝昔”通“扁鹊”没有问题,这是很重要的线索。
扁鹊是医方祖师,以诊脉闻名,创立了切脉诊断法。此次发现的医简,或是“重新找回了中医扁鹊学派的经典”。
壹部兽医书
重点医马是我国出土最早的兽医书
另一处单独存放的184支竹简,也是医书,但重点是医马,被专家们暂命名为《医马书》。据了解,《医马书》是治疗马病的兽医书,对马脉的描述此前还从未有过。
武家璧指出,这是迄今我国出土的第一部兽医书,改写了兽医史。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有“马舞”(即“马操”)的记载,他认为这可能与相马术有关。
壹具人体医学模型
经络穴位清晰五脏六腑明确
同样是在3号墓中,除大批医简外,还出土了一具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这具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位清晰可见。人像背部,刻有“心”“肺”“肝”“胃”“肾”等字样。在一些穴位处,还刻有小字,如在肩部,即刻有“盆”字。
据了解,此前,我省曾在绵阳边堆山汉墓出土过人体经络髹漆人像。与之相比,此次出土的人像更为精致、完整。谢涛介绍,这应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墓葬出土经脉医书相对照,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