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采过的红石表面平整
溧水区洪蓝镇仓口自然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子里数百年的老房屋随处可见。而这个千年古村落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村里的房屋和道路的建设不可或缺一种当地人称为“菜籽石”的红石头。因为红色不易被风化,千年来与古村落共同坚守,“红石”建筑成了这个古村落的一个特色。
古村落随处有古屋
仓口,顾名思义,因三面临水,是明代漕运的重要关口。明代以前,仓口名为梅梁村,又名梅梁渡。那时高淳、溧水为一县之制,统称溧水县。县里粮仓设在离县城二百余里的安徽水阳镇,名曰永丰仓。由于路途遥远,漕运困难,征缴不便,官府决定将其迁至县南三十华里的梅梁村。明隆庆丁卯年开工建仓,至戊辰年七月竣工迁移,后称之为便民仓。从此,梅梁村便改名为仓口。
上个世纪80年代,村民在村边劳作时,无意间挖出一座古墓葬,出土有陶俑、陶灶、陶猪、陶鸡等器物,经考古专家鉴定,此处为西汉古墓葬群,可见仓口一带20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而据洪蓝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据记载,这个古村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11月19日,记者来到仓口村,这个古村落的一切都显得有些“古”,很少有现代的气息。在村里走走,随处可见各种小巷子,在巷子两旁,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子,主体用青砖盖的老宅子较多,村民说,村里一百年以上的老宅子很多,“已经拆掉了不少,否则更多。”仓口自然村所属的塘西行政村村副主任芮建平介绍道。
用红石建房、铺路
而在仓口村,除了老宅子,红色的石头也随处可见。金陵晚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每家每户房屋的地基及地基以上一米多高,均用红石堆砌。而一些田埂、临湖加固的堤坝,以及一些小巷子的道路铺设,也都用的是红色石头。
芮建平告诉记者,当地人称这种红色石头为“菜籽石”,也称“红石”,村里千百年来一直有用菜籽石建房和铺路的习惯,“路上用的大多是菜籽石,房屋墙体的下半部分也是,上半部墙因为太高没办法,只能用土砌墙,后来用砖头。”芮建平带着记者来到水塘的一处涵洞口说,大多数的涵洞也是用红石铺的,“闻名遐迩的古桥蒲塘桥有500年的历史了,也是用我们村里的红石建造的。”
据了解,这种红石非常坚韧,而且开采红石的象山就在村南面,取石非常方便,也大大减少了建房成本。村民们开采的大块红石打磨后被用作墙角外立面,小块的则用来做内部填充。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