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河南发现一处6层叠压古道 时代从建国至明末
来源:文汇报  作者:焦宇炜  日期:2013-1-29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开封市文物保护部门获悉,开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日前在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内发现一处6层叠压的古道。

    经勘测表明,该道路位于运粮河南岸,园区大门的西北侧约100米处,路面开口0.3米至1.6米不等(距地表深度),东西宽约16米,南北长约70米,呈南北向。此路共叠压6层,从上至下,其时代分别为建国初期、民国时期、清代晚期、清代中后期、清代中早期、明末清初时期。

    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经对古道进行了试掘。记者从试掘的情况看,其初步结论应该是,建国初期和民国时期的道路主道绝大部分与明清时期的路基重叠,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乃至清后期的朱仙镇之规模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发现的古道遗迹,不仅时代跨度大,路面也保存较好,这在开封县考古历史上极其罕见。特别是依照史料记载,可证实从上至下第5层道路为清代朱仙镇鼎盛时期的官道,意义尤为重大。开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陈文斐说,这一考古发现,对确定明清时期开封至汉口官道的具体位置、走向以及对研究朱仙镇鼎盛时期古镇的建设和商业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多地了解朱仙镇明清时期的历史信息以及汉口和朱仙镇两个商业古镇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这一考古发现,还为进一步确定朱仙镇大板桥(朱仙镇第一座桥)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也为寻找清代雍正十一年和乾隆初期清政府在朱仙镇设置的“清军同知”、“盐扑同知”、“千总同知”等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等。

    陈文斐说,这一考古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明清时期朱仙镇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区的经贸往来,对进一步研究梳理朱仙镇鼎盛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推荐阅读:

西安南郊“明十三陵”因附近拆迁修路遭到损坏

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公布 丽水市9个村落入选

专家建议弱化文化遗产的消遣功能 保存其真实性

北京法海寺碑刻遭毁 文委报案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