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江边村仍保留很多古建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29151828989.jpg)
企石江边村仍保留很多古建筑
民间东莞
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曾在东莞居住?记者日前从企石江边村获悉,明代时,海瑞曾到江边村黄氏宗祠二进左侧的厢房居住。这个直到民国仍然是企石最富有的村落,如今是珠三角地区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古村落之一。该村古建筑群集中在江边村新围自然村,新围坐落在企石镇中部。现在除了夹杂少量的新建筑,仍大致保留了清朝时期的村容村貌,村内共有旧居92间,祠堂、家塾16间。
民国时江边是企石最富村落
江边古村依罗屋岭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内部建筑物和交通依靠巷道组织“三纵十五横”的巷道呈井字形网状的村落布局。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除了夹杂少量的新建筑,仍大致保留了清朝时期的村容村貌,村内共有旧居92间,祠堂、家塾16间。是目前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古村落之一。
据江边古村村时任负责人黄沛芬介绍,江边古村于元武宗至大年间(1380-1321)立村,当时有罗、连等姓村民。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一个村落。经过明、清几百年的发展,黄氏才逐渐兴旺,发展为以黄姓为主的宗族村落。在民国时期,江边村是一个很富裕的村落。当时在企石有一个说法:上是黎村,下是江边。意思就是表明这两个地方富裕。那时江边村民拥有的地方都延伸到目前企石镇镇区一大片地方。
海瑞曾来探望友人黄学伊
黄氏宗祠是江边村中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曾经过清咸丰九年(1859年)、1992年两次重修,但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有的形态。祠堂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据说在古代建筑中,头门采用这种高规格斗拱牌楼须经朝廷获准方可建造,在民间建筑中十分罕见。据说是海瑞帮忙,朝廷批准建造。祠堂内有多达36根石柱作支撑,采用了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建筑结构建造成,面宽五间,进深三间。
据《黄氏族谱》记载,海瑞与江边村先祖、嘉靖二十五年举人黄学伊是至交好友。黄学伊最初在海瑞家乡海南琼山县任教谕,后来他们同在江西为官,黄学伊任抚州通判,海瑞任兴国知县,二人关系更加密切。明代隆庆六年秋天,海瑞专门来到江边探访黄学伊,觉得黄氏宗祠清雅、明净、风水好,于是入住二进左侧的厢房,在里面住了20多天。其间,为黄氏宗祠书题:“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楹联一副,并为黄氏祖墓题写了“福寿名山”长宽三寸大字四个,刻碑于墓莹。至今,楹联仍悬挂在祠堂里。
推荐阅读: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铁炉清梦
张家口抡才书院
广东鹤山碉楼见证百年风云
缙云厚仁村:山川形胜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