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岱庙鲁班殿遗址修复工程主体完工。岱庙古建筑已基本恢复了历史上鼎盛时期“垣堞周匝,规模宏大”的原貌。
纵观岱庙古建筑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从汉代创建到宋代“八百一十有三楹”的帝王宫城建筑布局,据《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重修岱庙,形成岱庙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后世基本沿用其庙制。此后又经历了元明清时期的大火地震之灾、民国战乱的损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开始组织恢复原貌的工程。如今,岱庙内大部分重要建筑都得到了恢复与修缮,岱庙古建筑基本恢复历史上鼎盛时期“垣堞周匝,规模宏大”的原貌。
1986年成立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后,岱庙辟为泰安市博物馆,负责岱庙古建的管理。1987年12月11泰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自然文化遗产,作为泰山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岱庙也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1992年维修正阳门两侧城墙104米及两侧蹬城马道,复建了乾楼和艮楼。2004年,拆除占压北城墙旧址的建筑,恢复岱庙北城墙和东华门以北城墙380米。2005年完成西华门的考古清理和西华门城台的修复。至此,1300米的城墙蜿蜒连成一体,以一种完整的“城”的形象与世人见面,充分展示了岱庙城墙的恢宏气势。
2011年,岱庙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明清皇家建筑群之一。市博物馆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制定《泰安岱庙保护规划(2012-2030)》方案,2011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博物馆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天贶殿及中寝宫进行了瓦面、木构架加固、柱子及门窗油漆、地面维修等。
多年来,岱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5月岱庙天贶殿壁画修复保护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关于泰安岱庙天贶殿壁画保护修复方案的批复》,对今后壁画的科学维修保护提供了依据。
推荐阅读:
海口:传统村落岂能挨着采矿场
陕西杜甫祠年久失修 门口空房成染发商铺
大型紫檀及阴沉木制北京城楼永定门制作完成
皖南古村落整体保护试点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