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唯一古建筑构件博物馆现身济南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日期:2013-1-21
黄花梨炕桌古典家具收藏界公认珍品
沿展厅一角的楼梯上到二楼,这里展出的是刘刚收藏的古典家具精品。铁力木的罗汉床、明代罗汉木造像等让人惊叹,当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刘刚最珍爱的宝贝是“侣明室旧藏黄花梨方形炕桌”。众所周知,目前,老黄花梨家具已成为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档收藏品,只要是流传有序的明清两代的黄花梨家具露面,必定成为收藏界的焦点和争抢的目标。
“这件黄花梨方形炕桌是于2011嘉德春拍侣明室明式家具专场以高出估价一倍拍得的。能在王世襄之后得到像侣明室这种世界知名的明式家具大藏家藏品的机会非常难得。拍前考虑过价格可能会有点高,但专场的拍品都是流传有序的。这件藏品当时是在专场前半部分起拍的,他本人担心后半场藏品的价格由于追捧过高,自己拍到心仪藏品的几率降低,于是几番加价以97.75万元人民币拍得此物。”
刘刚介绍,这件方形炕桌高31厘米、长81.9厘米,宽76.7厘米,除了尺寸够大外,制作工艺更是精湛,牙条上雕饰卷草纹为典型的明式家具装饰题材,桌面为攒边打槽平镶三板拼接的面心,下装二根穿带出销支撑,束腰与沿边起阳线并雕卷草花纹的牙条为一木连作,造型美好的三弯腿下部为内翻马蹄足,在腿足处也雕饰卷草纹,明榫、抱肩榫、格肩榫演绎着这件家具的灵魂。黄花梨炕桌形制以长方形为主,传世品中方形少见,如此这般尺寸并且制作精美者更为仅见。更因为流传有序,所以在古典家具收藏界被公认为精品、珍品。
博物馆的三楼,展出的是刘刚收藏的高古陶瓷器和一些木器小件,其中也不乏罕见的珍品。
博物馆主人古建筑构件是有生命的刘刚表示,他是从2000年开始收藏古建筑构件的,迄今为止已经收藏了几千件。这座博物馆中展出的只有300件左右,只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目前,古建筑构件在中国收藏界算是一个偏门。他是2000年从德国回到国内时开始收藏的,当时正值国内大兴土木、大干快上的时候,加快城市化进程、旧村改造、老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消灭城中村等等举措层出不穷。也正因此,他得以有机会从废土堆、垃圾场、村头巷尾、或者古玩市场中淘到许多古建筑构件中的精品。“每当我仔细端详每件精美的雕刻时,不由地想象它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在其中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它又曾目睹了多少悲欢离合……可以说,每一件构件上面,都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是工匠们日夜苦思冥想、挥汗奋斗的结晶,它经常能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雕刻背后的故事。木建筑构件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质,在古董收藏门类中,它不像书画一样被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也不像陶瓷一样被谨小慎微地存放并顶礼膜拜;更不像青铜器一样殉葬在地下而不见天日。它整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依为伴,天天暴露在外,风吹雨淋,烟熏火燎,时常还会受到热胀冷缩甚至虫叮蛀咬,以至于风化腐烂,但是,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是有生命的,它的现状就代表了它的历史,它的品相就体现了它的经历。这一点上,它难道不是和人们的生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吗?”
说起这些古建筑构件,刘刚充满了感情。但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建设这座“偕木堂———古建筑构件私人博物馆”是为了能为这些珍贵的老建筑构件找个家,有个展示的地方。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家专业的古建筑构件博物馆,他想让这些古建筑构件能为济南的百座博物馆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因为条件所限,还不能长期开放,目前只是提供给专业人士和朋友参观,平日不开门。因为博物馆的日常维持费用太大,不是一个人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只能如此。“当然,我希望有关部门对类似的私人或民办博物馆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扶持,以保证其能正常运营下去,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博物馆的基本生存!”
推荐阅读:
苏州现存最大古民居承志堂屋顶已透光
数百年京城古刹成高档餐饮会所 曝光后仍正常营业
甘肃麦积30座古寺建筑接受消防大检
保护范围模糊 酃县故城遗址还能保存多久?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