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武义少妃古村
来源:武义新闻网  作者:古梁 余嘉  日期:2013-1-8

陈厍纪念馆

陈厍纪念馆

    陈厍墓志铭

    公姓陈氏讳厍,字光远,其先真定人。曾祖讳拱登,字仕龙,后唐同光中拜仆射(官名。秦代,始有此官名。宋代,随着中书、门下二省并入尚书省,其左右“仆射”分兼“中书令”、“门下侍中”之职,成为事实上左右“丞相”),游台徙括,寓居丽邑小微。祖讳德,字省道,考讳缉并赠大中大夫(亦称“太中大夫”。宋元丰改制前为四品上阶文散官。所谓“散官”是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妣张氏,德姓贞淑。公为冢子,袭世宦之胄,魁岸超卓,质性敏慧。当后周世运攘抢之时,慨然有志于自立,乃励精学业,兼善韬略,以宏才科登,显德己未第,授监察御史,未几擢为真定尹,仍复召还,亲征北军事,会艺祖:(亦作“萟祖”。有文德之祖。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这里指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于戎间,契好甚笃。尝论天之眷命,必有所归,宜敛英韬光,以俟其变。及陈桥兵变,与都统石守信,学士陶谷,俱有翌戴重勋。且陈桥谶应陈字,艺祖甚加隆爱,荣授金紫光禄大夫(当时为正三品文散官)殿中侍御史(掌纠察弹劾百官朝会失仪者),特进上柱国(隋、唐到明代均为最高勋位和次高勋位的封号。此官在宋是名义上的官位,无实际权力,是一种类似荣誉职称),祖考赠大中大夫,优覃宠渥,公亦竭尽忠诚。以淳化五年五月廿七卒于汴京,上哀悼甚至,敕赐葬祭挽,旋还家,于是年十二月卜葬于仙岩里昆邱之麓。仲子斌请铭于余,以公之才识,早膺显任,当阴霾分扰之际,高扶六龙御天(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与为天子车驾的代称),光被四表,其丰功伟烈,抑何如哉。惜乎缺于谥典,按状次第始末,谨书于石。公生于长兴辛卯九月四日,寿六十四。先配刘氏、郝氏、兼配帝姬刘隐帝女妙真,未期早世,殡于彼处。男三,长怀、少佛,次即请铭者。

    铭曰:天生英才,际时弗靖,夹辅六龙,安奠神鼎。翌戴洪勋,光禄蔚炳,淑配帝姬,兰玉荣盛。生顺死安,用刻贞珉。

    五代后周(951—960)时,陈厍已是靠祖荫袭封的官宦士人,而赵匡胤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陈、赵两人关系密切,不然赵匡胤也不会为他写《平舆陈氏谱序》了。从胡则写的墓志铭中,陈厍曾对赵匡胤讲:“天之眷命,必有所归,宜敛英韬光,以俟其变。”陈厍一言成谶,应了赵匡胤在后周显德七年(960)发动的陈桥政变。政变成功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直接参与政变的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而劝赵匡胤韬光养晦的陈厍只承认他袭封“金紫光禄大夫”、并封“殿中侍御史”、“上柱国”等虚衔官职,实际上并无实权,只是名誉上的待遇,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建宋以后,对政变有功人员在后来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剥夺了这些有功人员的军权;对后周遗留下来的旧臣遗老采取了怀柔政策,一个不杀,全都养起来,并且大封名誉上的高官厚爵,以慰藉旧朝官员的人心。赵匡胤深知他是靠政变上台的,不采取这些措施,一怕部将将来造反,二怕后周旧臣口诛笔伐,这些对他掌握皇权都是不利的。

    民国《宣平县志·艺文志·杂文》中有一篇宋艺祖(即赵匡胤)的《御祭陈厍文》。陈厍死于北宋淳化甲午年(994),而赵匡胤死于北宋太平兴国丙子年(976),先陈厍19年去世,因此,怎么可能在赵匡胤死后为陈厍写祭文呢?这篇祭文是真是假,抑或伪托之作,好在祭文不长,暂引全文如下,再作分析:

    御祭陈厍文

    卿诞生于后唐(923~926),长成与晋(936~942)、汉(947~948),时际后周(951~954),诏命颁于宸翰,袭封美爵,金紫光于煭文。

    天命归朕,还朝受禅。盖从揖逊之余,眷念勋劳之懋,名遂知退,功成告归。年周甲子(964)之逾,忽梦两楹之奠。悲风远传,讣音爰致。明香一瓣,谅昭式敷,灵爽有知,明荐感格。

    在陈厍“功成告归”少妃后,赵匡胤还时常挂念陈厍。一日他梦见陈厍去世了,醒了以后,竟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陈厍写了这篇祭文。赵匡胤在祭文中,追忆陈厍归里,一年之后(“年周甲子之逾”),在梦中看到了陈厍灵堂中的挽联(“两楹之奠”),由于路途遥远,“悲风远传,讣音爰致”,赵匡胤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思友之切,他还是“明香一瓣”,望陈厍能“灵爽有知”,希望他死升天,生长寿,可见赵匡胤对陈厍之谊深矣。

    陈厍在北宋建立以后,除名义上封了许多官称,实际上宋政权并没有实授官职给他。这在民国《宣平县志·艺文志·敕文》中宋太宗(赵光义,即赵匡胤之弟)在淳化五年(994)十二月的《御葬金紫光禄大夫陈厍敕》诏书中讲得很清楚:

    “臣(指陈厍)周朝,袭封金紫光禄大夫、殿中侍御史陈光远,世任名卿,身膺显爵,虽未受当朝之职,每钦承逊位之心曾服祖皇。”

    为了报答陈厍在“陈桥兵变”中一言成谶的功劳,赵光义在敕文中还明令:“今差免解进士、将仕郎冯价、就经监史吴瑀家,同奉敕旨,著令有司,卜地安葬。”最后陈厍归葬少妃下宅昆丘(引民国《宣平县志·坟墓》)。

推荐阅读:

沈阳现存最年长的古桥

百年临沣寨有个美丽"旅游梦"

平顶山郏县渣园村

山西阳曲三畛村

分页:[1] [2] [3] [4]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