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古城能否在进行修复的同时而不被迪士尼化?》的文章,该文对平遥古城现状做了这样的描述:“平遥可能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一座地道的大型迪士尼公园,在酒吧和餐馆旁到处是销售大批量生产的低档产品的纪念品商店,与美国奥兰多的迪士尼未来世界主题公园中的‘天坛’没什么两样。”
文中主要提出三方面的质疑和担忧:一是平遥基础设施陈旧;二是平遥城内人满为患;三是平遥县城商业化倾向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古城的保护。
该文作者最后认为:“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已经经历了2700年的风雨,这座中国最后一批保存完好的、有城墙包围的古城之一正在经历一场身份危机。”
这篇文章刊发后在网络上迅速转载,平遥古城的保护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平遥古城是否有商业过度化的倾向呢?其保护与开发工作又做得如何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平遥大街小巷。
平遥古城于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名声鹊起,随着每年100多万游客涌入,这座狭小的古城也变得越来越拥挤。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在过去十几年间,当地政府不断减轻古城的“负荷”,现在已经将近一半居民迁到城外居住,大多数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迁到城外办公,原住人口从申遗之前的6万人降到如今3万人左右。
我们从1997年开始,陆陆续续的就将这个开始实施居民搬迁的工作,那么经过十六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搬迁出去3万余人,我们这个官方的说法就是原来平遥古城居住最鼎盛时期大概就是一万五到两万人这个居住水平,那么我们的目标也是要把这个古城的原住民搬迁至两万人以后,这就是从游客流动人口也好,原住民的居住条件也好,都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游客的增多加速了古城的老化,也导致了旅游品质的下降,甚至有的游客也在抱怨:“平遥古城太拥挤了!”。
一些平遥居民反映,在节假日旅游高峰,平遥旅游会出现“周期性超载”,所以要想感受平遥古城魅力,旅游淡季才是最好的时候。
在这个夏天的时候,七八月份的时候,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平遥的这个人可能会多一些,这样感觉有点乱,实际上你要在平常的时候,三月份十一月份,这个季节的时候人不是太多,你要到冬天十二月份的时候基本上就没啥人,到那时候更能感觉到古城的氛围。
当初“申遗”之时,保持原住居民在城内的生活状态也是整个古城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如何把居民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古城与居民两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关键。
老百姓他在这里面住,他是很重要的,没有老百姓那肯定是不行,没有老百姓你这里面能真正让人看什么,人家肯定就是看看你这平遥这些老百姓的生活这些东西。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对平遥评价的时候,他说平遥从历史上到现在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完整的这个明清时期的画卷,那么就是说我平遥古城现在还继续在由老百姓继续使用,继续生活、繁衍,是一座活着的城市。
有居民居住和游客旅游,必然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但这些年,平遥县政府虽然投入不少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远远不够。
因为它这个是老城,老城它涉及到这个改造,不是说你一朝一夕,因为它牵涉到很简单,就像前几天下大雨,它这个下水道,它不是说你一下子就能弄好。
据刘建昌介绍,基础设施改造主要有两个困难:一是资金来源,二是规划问题,平遥作为世界遗产,在进行改造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基础设施,包括下水、自来水的进入,下水的一些改造以及这个污水处理,以及街道硬化等等,每年政府都在逐步的投资这个,因为毕竟城里的范围要大了,整个要全部动工改造,这也是在资金上面压力很大,那么就是说可能会有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道路没有硬化,或者是说还有一些对居民环境不太适合的地方,这是难免的,我们也在不断去改善,致力于把这个古城内的居民,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在不断的提高。
游客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老化,在加大环境治理难度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古城的管理水平。
然而,最令人忧虑的是平遥古城的过浓的商业化氛围是否正在“冲淡”古城独特的文化味道?刘建昌对此表示,平遥本身就是晋商的发祥地,就是充满着商业味道的地方,商业化也是平遥深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明清时期开始,平遥的南大街就是作为商业街来出现的,如果说因为它的商业化而取消他整个原汁原味的东西,反而不是平遥古城的概念了。那么现在就是说里面的居民,利用咱们的民居也好,利用咱们其它的店铺也好,进行一些合理的商业的运作,商业的这个形式,那么我们也是在古城保护为底线的情况下来进行的,这个我想是无可厚非的。
在刘建昌看来,适当的商业化,不仅符合平遥旅游发展本身特点,还有利于平遥古城的保护。
因为县财政的这个资金的有限,涉及到2.25平方公里的整个这个古城区域的保护和维护,这个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现在政府就通过一个多渠道的情况来进行整个古城的保护或者叫维护,其中我们这个民居就是老百姓自己来进行维护和修缮,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渠道。那么现在的老百姓依靠世界文化遗产这块招牌做一些商业经营,游客来到以后他在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会进行一些消费,那么我们的老百姓会从这里面得到一些利益。这些钱做什么呢,除了保障他日常的生活和提高他生活水平以外,那么有一大部分可能就用在他对自己居所、民居以及环境的这个投入上面去。
目前,在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这些世界遗产地从旅游业中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许多的世界遗产普遍面临着旅游超量接待,错位开发等威胁。
就是觉得好像人家游客到这里来,到平遥来看,就是看你的晋商文化,就是看你古香古色的东西,如果说你这些店铺里面都是这些太商业化的东西,有些东西不是这的东西都做成这里的东西,太商业化了,人家好多人到这里来看,就看不到你真正的那种文化底蕴。
从文物保护或者是从古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讲,发展旅游这是一个正确的途径,但是旅游毕竟是一个产业化或者说带有商业化倾向的行业,如果发展或者管理不当或者引导欠缺,发展到一定进度就可能会出现报纸上登的那些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平遥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但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李树盛表示,平遥古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一定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如果只是重开发、轻保护,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那将会违背“申遗”的初衷。
推荐阅读:
山西整体保护“万米长城”上的古村落
经营方回应55亿复制凤凰古城:重建不是复制
阳泉:金代古墓惊现工地 墓内壁画精妙绝伦
施工恰逢连天雨 天津天后宫延缓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