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桃花坞遭遇动迁之劫 学者斥“挖脉”“断根”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吴通清  日期:2012-8-22

桃花坞打铁弄4号的“楠木厅”。

桃花坞打铁弄4号的“楠木厅”

    走出过唐伯虎等人的苏州桃花坞,如今正遭遇一场以“整治保护利用”为名的动迁。列入文保和控保的文化遗存虽然无恙,更多老建筑却已灰飞烟灭。一座座孤立的文保单位,因此犹如现代化汪洋中的孤舟,于风雨飘摇中显得孤独寂寥。

    一大早,“吱呀”一声,66岁老人叶培基推开门,站立,张望,他准备出去揽点活。这样的场景,很有一番老苏州的味道。

    只不过,老人所住的桃花坞打铁弄4号,附近房屋已被拆成废墟,阊(音“昌”)门西街更是满目残垣。8月13日,一场暴雨来袭,更是将这里深深打上衰败印记。

    抚摸这残砖断瓦,苏州古建园林传统文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陈天趣叹息:“这里的每一块砖头,每一根梁柱可都是历史啊!”

    这处存活至今的历史——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正在遭遇动迁之劫。

    多次呼吁保护未果动迁催促一次比一次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才子唐伯虎写有这样一句诗。

    桃花坞,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面积1.84平方公里,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这里是苏州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文核心地带之一,除唐伯虎外,还诞生有享誉海内外的“吴门画派”。

    目前,桃花坞正遭遇动迁,当地政府称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人文建筑学家却将此举斥为“挖脉”“断根”。

    阊门西街,是桃花坞核心街道之一。打铁弄4号叶家老宅,位于阊门西街,是这次动迁之争的聚焦点。

    走进叶家大门,首先引起专家们关注的是60余平方米的楠木厅。

    苏州楠木收藏专家裴金宝认为,这个楠木厅建于清代甚至更早,其面积之大、保存之好已属罕见,楠木上的雕刻更让人惊叹。

    资料显示,楠木百年才成材,耐腐性极强,上好楠木每立方市价能到数十万元。

    楠木厅是叶家供奉祖宗、祭祀的场所,也是平时会客、聚餐的地方。叶家六兄妹曾在这里经受父辈训诫、嬉戏游玩及成长。

    老三叶培基对楠木厅最深刻的记忆,是长辈在此立下的仪礼:每天起床后、就寝前,爷爷奶奶和父母端坐在太师椅上,兄弟姐妹都要过来请安。“从小,长辈们就告诉我们,这是楠木厅,要保护好。这不是我们一家的财富。”

    就楠木厅的鉴定和保护问题,叶家人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口头申请。2010年后,他们又三次提交文字材料。但是,相关部门不置可否。

    倒是陈天趣、裴金宝等人“不请自来”。他们实地考察后大声呼吁要求保护。

    与此同时,要求叶家动迁的催促一次比一次急迫。今年2月16日,苏州市住建局下发“履行拆迁行政裁决催告书”,要求叶家如期把房屋交由苏州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否则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事件经网络披露后,引发多方质疑:清代楠木厅为什么没有得到保护?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为什么没有进入“控保”范围?

    “把文化载体都拆了,城市的根也就没了”

    8月6日,苏州曾就叶家老宅是否拆迁举行行政裁决听证会,申请人(市住建局)、当事人(叶家)及第三方(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展开辩论,申请人依然保持强拆立场。

    桃花坞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称,桃花坞动迁范围内,专家早已划出“控保”建筑,叶家仅为“普通民居”,不在“控保”之列。

    叶家人认为:未列入各级文保、控保以及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不一定就不是古建筑,楠木厅本身已具有文物特性,应属古建筑,并进行保护。

    此外,叶家老宅里,也不是只有楠木厅,还掩藏着历史、人文及建筑艺术密码。在叶家人的娓娓道来中,在相关史料的佐证下,这栋古宅的百年沧桑史浮出水面。

推荐阅读:

胶东海草房:修旧如“旧”守旧则“活”

各地发展名人故里经济 “烂尾”隐忧凸显

周生长满杂草小树 浏阳千年沿溪古桥期待保护

深圳古迹产权混乱 文化遗产几近废弃无人问津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承德皇家寺院 普宁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天下第一会所 河南社旗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苏北小上海—水乡窑湾古镇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泰国大皇宫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遗产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凤凰古城:水碧山青美如画

类别自然山水园
 ·杭州出台保护新条例 疑似历史..
 ·苏州打破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
 ·“申遗”乱象令真正遗产望而..
 ·“梁祝故里”何以成了“政绩..
 ·开封“复古”计划:让人揪心..
 ·古城重建 经济利益下的“保护..
 ·佛教名山能否带来金山银山?..
 ·“文物毁于建设”羞辱社会文..
 ·旧城改造不能简单拆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