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的春牛堂内部是一片废墟](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5838757.jpg)
荒废的春牛堂内部是一片废墟
![春牛堂](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5856126.jpg)
春牛堂
高楼林立象征着现代城市的辉煌,而深藏在巷里街角的青砖残垣则代表的是城市的回忆,如今,这些承载着过去的古迹却在日渐破败中。一位2006年才来到深圳的网友,通过镜头,在网帖里向人们展示了“正在消失的南山古迹”。
在几天的访古探幽中,墙头长草的春牛堂、几近于垃圾堆放站的解元祠,都在向我们提问:古迹究竟要继续破败,还是悉心保护向后代传递记忆?记者发现,由于深圳特殊的历史原因,像春牛堂、解元祠这样的南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归属于所在社区,这造成了如今古迹“两不管”的局面。
春牛堂:明代开耕典旧址已变垃圾堆
2006年,深圳本地论坛一网友hefusheng来到深圳,住在南山脚下的他平常喜欢走访当地古迹,但他却惊异地发现,南山村的春牛堂、南园村(小区网论坛)的解元祠破败不堪,于是他拍下照片放在网上,试图引起人们警醒。
春牛堂始建于明代,在明清时期每逢春耕时节,新安知县都要在此举行开耕仪式,因此才有“春牛堂”之称,是深圳古代重要的仪典旧址之一。记者沿着南山区东滨路一路前行打听,很多路人并不知春牛堂所在何处,最终一位保洁员说:“诺,就是那个停车场里面。”
停车场里侧,眼前的春牛堂已经毫无当年的庄严气派,仅留一前殿供人祭拜。前殿屋檐苍翠,仅有几处琉璃瓦还透着青翠,屋顶多处破损,长满野草。前殿正面更是污浊不堪,到处堆满着垃圾,古井里满是烧过的纸灰。
记者本想入堂一探,但绕过殿堂四周却发现并无入口,只好透过墙洞窥探内部,让人失望的是,里面也是垃圾遍布,并伴着粪便的恶臭,地面上还铺着凉席,似乎有人投宿。
绕到前殿后面,拨开两排晾晒的衣服,记者看到石碑上写着:“2003年春牛堂被列为南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只是此情此景让人无法想象这片古迹被“保护”过。
旁边一宾馆的工作人员说,这里已经荒废多年,春牛堂前的空地被南山村连同房屋一块租给了一家宾馆,当做停车场用。
解元祠:明代古迹成废品收购站
南园村里的道路狭窄,路口众多,顺着门牌的指引,记者找到门牌号为“东街155号”的解元祠,相比于春牛堂,解元祠的外观还稍齐整,然而在走街串巷的废品叫卖声中,解元祠却显得格格不入。
解元祠是为纪念乡贤吴国光而建,明万历七年,吴国光中解元,历任广西、浙江等县知县,告老还乡后参与纂修《新安县志》。记者看到,解元祠主体机构保存尚完整,尚存前殿、围墙和后殿。
不过解元祠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祠堂前面被人乱堆着建筑垃圾和沙子,墙壁被凿出孔眼方便晾晒衣物,紧锁的大门更是破烂,上面由薄板遮掩,大门底部也有几处腐朽的残缺。红漆脱落,以往的雕栏画栋已不在。
透过大门底部缝隙,记者隐约看到门后堆放着一人高的木板,还停放着一辆自行车,院内充斥着废品和垃圾。前殿屋檐中间有塌陷,估计是屋瓦掉落,更有野草生长在墙头,昭示着落寞之感。
附近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2003年解元祠已经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多年来乏人问津,有些屋子曾有人居住,还有村民将废弃物堆放在祠堂大院里。
怪事:政府想出钱修缮也不行
古迹是一个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为何会败落至此?记者了解到,春牛堂、解元祠面临的困境在于文化部门想管,在执行过程中却面临种种困境。
据南山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2年,南山区政府已经想修缮春牛堂,修缮方案和资金都已到位,“当时有一位区领导牵头”。万事俱备,东风却没来,南山村不同意进行修缮,结果春牛堂就破败至今日这般田地。
曾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已移居香港的阿婆几年前愿出资500万元来修缮春牛堂,却因涉及产权等问题未能成功。
为何产权人不愿意修缮古迹呢?去年11月,有媒体曝光沙井街道桥头村的新桥粮仓(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竟有人盖房施工,施工地点应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范畴。宝安区文管办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按照《文物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对该处文物进行破坏,但“文物保护和当地村民发展经济的意愿相反,村民更希望利用土地来建房子”。如果古迹荒废彻底烂掉后,还能在原地盖房赚钱。
推荐阅读:
山西中阳县上顶山发现一座可汗庙
九江名胜“揖庐亭”损毁严重 市民很痛惜
天安门城楼实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广州北京路重塑大小马站古书院群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