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书院](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42242148.jpg)
考亭书院
![见大书院](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42318786.jpg)
见大书院
众议纷纷:“等了十二年,望盼来终点”
曾应枫(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
对于书院街,曾应枫已关注多时,“等待了十二年,希望能盼来终点”。她认为北京路商圈作为城市中心,地理环境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一直以来商业气息太重,几乎不见文化倩影,难得的书院群竟也被荒废十余年,甚是可惜。“广州有很多民间艺术需要展示,省非遗馆成立有利于凸显文化内涵,也能真正展示城市特色。”她表示,省非遗馆能与书院街连片打造更是一桩美事,正拭目以待。
可陈列广府饮食文化
饶原生(本土文化推广专家)
饶原生认为,将书院街打造成广州书院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宋明清代以来,广州各处都有不少书院,可以考虑都“搬”到这里来。在落实省非遗暨书院街项目时,应更突出书院街的“读书味”,把梳理规划后的广府文化呈现在游客眼前。他说,“非遗馆和书院街连片打造,必须取书院街的外表精华,利用空间进行文化展示,提升其内涵。”
而对于“食都”广州没有一个正式的饮食博物馆,饶原生表示相当可惜,正好利用书院街作为一个陈列点,让游客了解更多广府饮食文化。
成片保留才能精心保护
诺诺妈咪(热心街坊)
诺诺妈咪于上世纪80年代曾在流水井幼儿园(在庐江书院内)生活过一段时间,她相当支持成片打造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她认为现存完整的院不多,也零零散散地分布着。“一小块的不成气候,民用居住也使建筑受到侵蚀亏损,成片地征收然后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改造成公共场所,才能使更多人受惠,旧建筑也得到精心保护。”
流水井幼儿园在上世纪90年代被征收后改造为文化站,但诺诺妈咪如今发现其装修还是不到位,“文化站的墙角很潮湿,如果落实复建、修葺旧书院,或是建设地下商场等方案,这些都得好周详计划。”
历史典故
庐江书院:比陈家祠久远
庐江书院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历史比著名的荔湾陈家祠还要久远,是清代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穗赴考时饮食起居、温习读书的地方。现在是北京街文化站、北京街考试博物馆、社区学堂等,将近二十块牌子无不说明了它已经起到了活化的功能:“承先赓雅韵,启后在书香。”
考亭书院:朱熹后人所建
考亭书院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后人朱澄有关,朱澄卒于广州之时,正值元兵南下,朱澄的亲属不能携眷返乡,便在广州定居下来。民国时期,广州的大学、中学是没有宿舍的,学生晚上要回家住。于是,书院成为省内族人子弟到省城读书寄住之所。从清代到民国,书院也造就过进士、举人和学者。
濂溪书院:纪念周敦颐立
濂溪书院是清代康熙年间,为纪念著名学者、《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所建。据史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元年,周敦颐(号濂溪)在广东为官,清廉爱民、功绩卓著,备受百姓称道。
“文化价值才是核心”
崔志民(民俗、古建筑专家)
崔志民曾在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广州博物馆工作,他回忆起当年反对清拆书院街无果,只能无奈地看着书院凋零的往事还是相当心痛。“妥善修葺现存书院是件好事,复建已清拆的书院是恢复名存实亡的历史。”他认为,如果论建筑价值,复建楼和原来的比,差天共地。但如果说再现古旧历史场景,这样的复建还是有价值。
“在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决策来推进城市发展,广州还有很多历史街区值得保留,希望政府能提早作出合理规划,原址保留,还原历史。”他还提到,书院的功能与寺庙、民居等建筑有别,改造后作展览、参观用途亦相当适宜,“不仅要恢复景物,文化价值才是核心。”
建议原住民不必全搬迁
曹磊(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曹磊对书院建筑研究相当有兴趣,他认为打造北京路广府商贸文化旅游区是活化书院街的好出路,前提是处理好文化、商业和旅游三者的关系,才能持久发展。他说:“必须把文化摆在首位,不能一味扩大商业活动,湮没文化的影响力,应两者结合,引入与文化有关的商业类型,如字画、图书、中药等。”他强调,“要修旧如旧,不能做‘假古董’。即使青砖、麻石现在都没生产了,但也尽量模仿。从前是石制雨水管,复建不能用塑料的……这是游客最想看到广州的原貌。至于原住民要妥善安置,不必全部搬迁,让游客感受到真实的生活,看到鲜活的历史。”
办成本土学生学习基地
杨华辉(青少年本土教育平台古粤秀色创办人)
杨华辉认为书院街的改造离不开教育,他建议设“越秀教育文化博物馆”,以时间为线索,将“昔日小书院,今朝大校园”的发展历程与轨迹在内一一展示,编写相关乡土教材,成为学生本区必修课程的学习基地。“书院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开展青少年本土文化论坛和创意工作坊,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本土文化探索的热情,这里是弘扬广府文化的重要窗口。”
知多D
省非遗馆暨书院街项目规划范围东至大马站路、南至西湖路、西至教育路、北至中山五路,规划范围5.2公顷。范围内现存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药洲遗址)、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庐江书院、曾氏书院),其他历史建筑包括4处书院建筑(见大书院、考亭书院、冠英家塾、濂溪书院)、两处民国时期建筑以及建于1937年的南方剧院,历史遗存丰富且文化价值较高。
推荐阅读:
甘肃世界最大摩崖浮雕冲刺世遗名录
宿州砀山南关清真寺晋升“省保”文物
漳州简氏侨馆被垃圾包围亟待修复
青岛2400岁齐长城开修 翻越150座山土中含糯米浆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