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提供的老房契
阮元像
阮氏家庙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昨天,市民全庆林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家传的珍贵房契,上面记录了1954年他爷爷全国祥花费1165000元从一个名叫阮锡珍的人手中,收购了一处两间半的住宅。据专家考证,这间住宅正是阮元的家产,阮元也曾在那里居住过。这份房契是否能够证明扬州又新发现一处阮元遗迹呢?记者随即进行了调查采访。
老房契中意外发现阮元遗迹
在全庆林家中,记者看到了这份保存了近60年的房契,由于精心保管,字迹依旧清晰。这份房契签署于1954年3月28日,根据上面记载的内容,全国祥收购的房屋位于公道镇奎星村。
由于当时的地域划分,因此房契的抬头所书的仍是“江都县人民政府”。“受业主”所指的是购买人,即全庆林的爷爷全国祥,“原业主”的姓名为阮锡珍,同时还有一位叫阮芝安的“中证人”,从姓氏可判断,屋主无疑就是阮元的后人。
据了解,这套住宅有两间半,坐落于西中街,上面记录非常详细,连东墙滴水都赫然在列,南墙临街,西墙紧接别家墙根,可见这并不是一处“独栋”住宅。
房款一栏的数字,两间半的住宅卖出了1165000元的价格。按照房契所示,还有6%的税率,即69900元,房契本身一张简单的纸需要1500元工本费。古建专家赵立昌表示,1954年时的一万元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元。
房屋原为阮元救济穷人所建
全庆林介绍,这套房子是他爷爷1954年从一位叫阮锡珍的乡邻手上买的,“阮锡珍是阮元的后人,这套房子是青砖结构瓦房,就在阮家祠堂旁边,是阮元家祖产。”
根据爷爷当时的介绍,全庆林告诉记者:“这套房子是当年阮元为了接济穷人,免费给穷人居住而临时建的。建好后,他也曾经在里面暂住过一段时间。”全国祥买到这套房子时,房屋已经破败不堪,严重老化,尽管大修过好几次,还是无济于事。“后来实在是没法修了,我父亲干脆就把这个房子拆了。”
“当时知道是阮元的房子后,爷爷十分自豪,精心保管房子与房契。(房子)现在踪迹全无了,我们每年还会去老地方看看。”全庆林说。阮元研究专家王章涛看到这份房契后表示:“根据阮元的品行操守,这间"济困房屋"的出现极有可能。该房契成为佐证这段历史的难得史料。”
房契格式从民间向官方过渡
我市古建专家赵立昌表示,这份房契包含众多鲜活的信息,旧时买卖房屋的契约形式常用术语全部囊括其中,体现了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社会角色与法律责任。
“这份房契有中间人、县长签字,见证了房契这种特殊的契约由民间格式向官方格式过渡的过程。”同时,一些古街名的出现,不仅体现扬州城市的变革,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链接:扬州的阮元遗迹
“阮氏祠”石刻:2005年,清代学术大师阮元家族的“阮氏祠”石刻在邗江公道镇亮相,这是阮氏家祠建筑物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遗存。
阮元墓: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永胜村。阮元祖茔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70多年。墓葬在永胜村北的老坝山,当地人称阮家大山。
土谷神祠:“土谷神祠”相传是阮元祖父晚年居住在公道镇赤岸村时的珠湖草堂,周边良田百顷为其所有,为保当地平安,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家庙于此,后至阮元荣归故里,又加以修缮。
阮元祖居:公道镇还发现一处阮元祖居,相传阮元曾小住于此。这座建筑坐北朝南,面积约160平方米,为一进带两厢布局。东厢东侧,有一处私家花园。
阮元家庙:阮元家庙位于扬州毓贤街。清朝嘉庆年间,学者阮元遵其父遗志,于扬州旧城毓贤街家庙西建文选楼,楼下为私塾,楼上祀奉隋秘书监曹宪,以唐李善等配之,署名“隋文选楼”。
推荐阅读:
湖南炎陵一清代祠堂发现木质“中国结”
兰州古迹屡被折腾 保护迫在眉睫
西安3246处文物仅360处够保护级别
余杭茅塘古村落重新焕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