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福州琴南书院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2-3-30

琴南书院

    琴南书院位于福州市郎官巷的一隅,我参观时,紫红色的三叶梅开得正艳,大榕树也毫无落叶凋零。水墨色院墙,两扇清漆木门洞开,门楣上挂着黑底金边的匾额,琴南书院四个字,着了竹绿色,大方文气。一进门,几丛翠绿清秀的竹子,疏密有致,不像砖墙或木雕影壁那般厚重华丽,却有一份挡不住的书卷气迎面扑来。

    门里,一座小院三面回廊,挂满了字画,正面连着敞开式的厅堂,两间小耳房,堂上一幅山水画和对联,落款“林纾”,横匾赫然书着两个大字:畏天。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原来琴南书院是林纾后人办的,前院是林纾纪念馆,后院常有福州的文人雅士聚会,抚琴赋诗,挥毫作画,品茶清谈。

    福州坊间有“三巨人”之说:政治巨人林则徐,思想巨人严复,文学巨人林纾。林则徐虎门销烟,人人皆知;严复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桃李满天下;林纾的知名度相对较小。我本打算只在琴南书院稍事停留,不曾想回廊里的一幅字画,紧紧攫住了我的目光。

    字画很简洁,一摞书,一口棺。八个醒目大字:“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是林纾19岁时题壁励志所言,寥寥数笔,把文人读书的志向阐述得空前绝后的决绝,中国真文人的风骨跃然纸上。我决定改变行程,留在琴南书院,细细品读关于林纾的点点滴滴。

    林纾,字琴南,1854年生于福州,5岁在私塾旁听,无钱买书,便借书苦读,30岁时中举人,诗文书画无不精通,后在北京大学等处任教,讲习古文,1924年逝于北京。

    林纾一生最轰动的是两件事,一是“林译小说”,二是“文白之争”。胡适称“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林纾1899年45岁时翻译了法国大仲马的《茶花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从此开启了中国文学翻译的历史。此后的20几年里,林纾笔耕不辍,居然用文言文翻译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唐吉珂德》以及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等10余个国家著名作家的近200部小说。

    更传奇的是,林纾根本不懂外文,所有译作均是根据别人讲述笔译。用文言文翻译外国文学,在今天很难想象,古文和文学功底都得非常精湛。许多文学大师对“林译小说”的评价都很高,郭沫若写道:“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影响的,幼时印入脑海中的铭感,就好像车辙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灭。”鲁迅对早期的“林译本”每本必读。钱钟书专门写了《林纾的翻译》一文:“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

    林纾晚年参与的“文白之争”,是另一件轰动的事。那时,由于白话文的初兴,有人主张废止文言文,言语难免激烈。林纾作为一介书生和古文家,理解不了兴废之间的矫枉过正,以文人的固执,挺身捍卫他视作生命的古文化,发表了《论古文之不当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等文,引来他人的群起攻之。林纾年轻时就用白话写过诗,所译小说中也常用俗语,本意并不反对白话文,只是强烈反对废止古文,但还是成了因循守旧的“遗老”代表,毫无悬念地败北。

    林纾沉默了,不再发文争辩,但决没有放弃。逝前数月,重病缠身的林老先生,去大学讲授的最后一课是《史记·魏其武安侯传》,逝前一个月写下《遗训十事》,之一便是“古文万不可释手”,逝前一日写下最后遗言:“古文万无灭亡之理,其勿怠尔修”,悲壮感人。

    轮回,永远是历史最值得玩味的一页。时至今日,每年的语文高考依然有古文试题,文言文成了汉字文化不可撼动的根基,林纾可以微笑在天了。

推荐阅读:

澳门郑家大屋

福建都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世界遗产坤卡 悬崖上的古城

寻古溯源话“台儿庄”

编辑:菩提树
来到束河古镇,你会找到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 束河古镇 远离尘嚣,忘..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西走廊的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带,东为绥中..
唐昌镇曾是川西最富裕的地方,看惯了那些打造的古镇,目不暇接的商业气..
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
山重村,属福建省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南京公布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宋向光:名人故居保护 应引入..
 ·康有为故居叫价1000万出售 待..
 ·台北梁实秋故居本月30日开放..
 ·尚方平:名人的故居和百姓的..
 ·文物保护单位何时才能走出“..
 ·北京文物局宣布将投巨资重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薛岳故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