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鲁迅故居面临拆迁 拆毁精神比拆故居更可怕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2-3-19

    名人故居的意义——拥有散布在空气里的文化气息

    “这处故居其实非常重要,虽然鲁迅居住时间很短,但是在这里他真正与北京底层市民有了接触。这次迁居对鲁迅思想的冲击较大,对家庭也产生了反思,可以看到,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幸福的家庭》等小说带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前馆长孙郁这样说。

    孙郁说,鲁迅在京的几所故居他都去过,带学生去得最多的是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二条19号的鲁迅博物馆,这也就是当年迁出砖塔胡同之后鲁迅居住的西三条胡同21号院。“去这些地方,容易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很生感慨,只有在那样一种文化环境和氛围中,才可能出现如此伟大的思想家。”孙郁很难理解因为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而要拆除故居的举动,他认为这反映了一些单位追求利益的观念,在城市保护中,那些人缺乏文化情怀。

    “现在的关键是中国人没有历史感,对历史太过遗忘,实用主义太强。”孙郁认为,建筑语言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这种文化遗产应当保护。

    “现在博物馆里很多鲁迅的遗物,如一些生活用品,一些文章的手稿都来自砖塔胡同61号。”北京鲁迅博物馆主任钱振文告诉我们,如果四处故居都能保留下来,鲁迅在北京的行踪就能完整。

    或许,故居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凭吊和研究名人。

    《文艺报》总编、文学评论家阎晶明谈到,鲁迅在北京集中居住有14年时间,他真正成为中国新文学的旗手、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都是在北京完成的。“一个人的居住地,比如说具体哪个街道哪个巷子,和一个人事业的成长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人们对名人故居的留恋和依赖是可以理解的。”阎晶明说。不过,他曾专门去考察鲁迅居住过的城市,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他感慨说,其实鲁迅一生都找不见一个最符合他理想的诗意的居住地,相比之下,北京是他最喜欢最留恋的城市。

    《中华文学选刊》主编、文学评论家王干觉得,对名人旧居这种毁灭性的拆迁,是对国家历史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示,“《祝福》等作品都是在这写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学的宝贵财富。我到奥地利去,就能看到卡夫卡的故居,有他写作的地方,是很小的房子,也不奢华,但都被保存下来了,这成了奥地利的一个文化景观。”

    王干很细腻地感觉到,名人的旧居不一定有很多实用的价值,但是在那里能“看”到一种名人的气息,它散布在空气里,让人感怀。文化本来是种气息,鲁迅也本来就有种气息。“为什么北京有文化?因为这些老建筑有文化的气息,如果我们把这些气息都拆掉了,城市就变成了水泥的丛林。”

    顺着这种“气息”,我们可以找寻到有关鲁迅文章及其精神的一切。

    留存文化记忆——对精神的拆毁比拆毁故居更可怕

    好的作品,历久弥新。王干说,少年时读鲁迅,只感觉他是个热血青年,但现在来读,就能读出他作品里苍凉、无奈的一面,能感觉到一种智者、圣者的痛苦。

    犹记得我们中小学语文课本里随处可见的鲁迅的文字。在一片天真烂漫的岁月里,语文课堂上素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传统。而到了开始关注社会的年纪,很难想象有哪个中文系的学生胆敢跳过他这一环——鲁迅早已成为文学史上一面孤独而鲜明的旗帜。

    然而,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中,鲁迅的文章渐渐走出了语文课本,似乎随之而来的,是目前人们对鲁迅精神的关注在慢慢淡化。是鲁迅精神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么?或者,是当下人们习惯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甚至失去了直面时代的勇气?

    王干说,鲁迅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是启蒙,对国民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试图唤起民众,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当然现在不能再像鲁迅当年那样启蒙,但是他让民众明白真理、正义、普世价值,这都是值得推广的。”

    “我觉得鲁迅精神就是反奴役,警惕人成为奴隶。人是有选择的,但人可能成为所选择对象的奴隶。鲁迅意识到人的选择存在问题,对此很警惕,所以他的一生都是针对人生的困难发话。对于快乐等人生话题,他基本不说,他思考的是人遇到困难、死亡、绝望,遇到绕不过去的坎应该怎么办。”孙郁这样解读鲁迅精神。他认为,在这方面,鲁迅精神是一种斗士精神,是一种克服困境的悲悯的人间情怀,“他的所有思考、创作、努力都是围绕‘落后的民族怎么摆脱困境,能够站立起来’这个话题进行的。换而言之,鲁迅精神是一种个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或者说是人类至爱。”

    事实上,我们并不期待鲁迅精神能够不朽。鲁迅也曾强调,他但愿自己的文章是速朽的,这表示时代的进步湮灭了他的担忧。可是,在一切都还没有变得太乐观之前,淡忘鲁迅也就意味着淡忘国民的劣根性——对鲁迅精神的拆毁比拆毁故居更为可怕,在急着拆掉鲁迅的浪潮中,会不会有人停下来想一想这些呢?

推荐阅读:

石头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福州宋墓考古发掘结束 男主人墓挖出寿山石俑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 纪南城遗址有望复原

大同着手恢复古城内多处地标古建筑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乐安县流坑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千古第一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福建潘厝古民居群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莆田“丁”字形古民居群全国独有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长沙开福寺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人故里之争 赵云之后又该谁..
 ·王东林:唤醒鄱阳湖水下“遗..
 ·南京城墙砖被拆下砸毁?文物..
 ·南岳文物《还丹赋》摩崖石刻..
 ·励小捷:名人故居必须依法保..
 ·贵州古建筑消防工作亟待加强..
 ·湖北枝江百年老街古韵难存盼..
 ·南宋重建的六和塔是什么样的..
 ·刘云德:唤醒古民居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