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是霸州市的一个镇。但这个镇可不一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几乎与华夏文明史一脉相承。胜芳始称堤头村,战国称武平,北齐改渭水。因毗邻九河下梢的东淀,这里曾是烟波浩渺的水乡。
北宋时,感谢欧阳修先生将会试落第的苏洵老先生、也就是苏东坡他爹推荐到文安县任主簿。据说这位苏先生在“教民礼教”的同时,亦“劝课农桑”,将南方种植水稻、莲藕的技术传带至此,慢慢地,东淀这片比西淀(即今日白洋淀)大了许多的广阔水域便呈现出芦稻相映,荷菱飘香,鱼虾蟹藕成趣的江南景象。有文人墨客于是吟咏出“胜水荷香”“胜水流芳”的诗句。北宋嘉祐年间,因“胜水荷香”跻身“文安八景”(其时胜芳属霸州文安县),故名胜芳。
近几年来。胜芳镇按照霸州“建设文化名城”的方略,加强了对胜芳老城区的保护性开发,突出商业古镇文化底蕴,以明清风格的青砖黑瓦建筑为主,在镇中穿心河两岸规划建设了一批传统风格的古字号,修复和重建了古院落、古牌楼、古戏楼和文昌阁等古镇名胜。当年“灯光桨影、百货杂陈、车马喧阗”的北方“小苏杭”景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于冀中平原之上。
胜芳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是当地有名的古建筑。
戏楼系昔日民间的娱乐场所,也叫“九成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南朝北,歇山大屋顶,台高二米,周围镶以汉白玉条石,中间以木制屏风分割成前后台。木屏两侧设“出将”、“入相”二门。戏楼台正中,悬有一块横匾,上书“动以天倪”四字,传说为清代纪虚中为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所书。
牌坊建于明末清初,四柱习檐木结构建筑。高六米,上方柱芯镶有匾额,北面为“人伦之至”,南面为“护国庇民”。顶部的两层习檐,前后左右伸出1至2米,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却安然无恙。
文昌阁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高三层,四方形,甚是壮观。院落四周砌有围墙,门前是一大的池塘。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登高望远的日子,这天远近的人们登文昌阁的络绎不绝,登上最高层,能俯视古镇全貌。
2007年后,胜芳镇政府在对旧区进行了恢复性重建的过程中,修复和重建了被毁于战火的“三宗宝”,使其重现辉煌。
推荐阅读:
广东三水难得一见的完好古建筑群
泉州市洛阳昭惠庙虫蛀将重修
七大政策扶持保护苏州城古宅
火灾不影响湘黔侗寨申报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