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琼库什台村 岁月的牧歌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于梦冉 卉子 日期:2012-12-21
贫困户巴合提古丽的木屋,住着一家5口人,家中两个低保户一个月能领到300元。屋顶悬挂着几块黑黢黢的马肉,这是亲戚送给她过冬吃的。
“两个孙女在村小学免费上学,我们参加了新农合,看病难题也解决了,我真心开心。”60多岁的巴合提古丽说,“我的心愿就是盖个好房子,夏天能租给游客挣点钱。”
从巴合提古丽家出来,不见了叶尔肯·巴合提的女儿。这个3岁的小人儿,踏着月光独自回了家。等我们找到她时,她已在火炉旁沉入了梦乡。昏暗的灯光下,做完家务的努尔斯亚正在绣一幅老虎图。
哗哗的流水声在大山中回荡,也飘移在我们的梦里。骏马和歌曲,是牧民的两只翅膀。
早晨起床,收音机里传来了哈萨克族民歌。喝完奶茶,吃过烤馕和马肉后,我们骑着马,翻过一座山包,来到牧民苏力坦汗·阿布特的草场。他们爷孙三代围在火炉旁喝奶茶。
苏力坦汗·阿布特说:“村子名气大了,旅游的人多了,我们更爱护村里的环境了。有一次放牧途中,看见一只受伤的北山羊,我赶快跳下马给它包扎伤口,把它放回树林里。”
多年前,牧民们都有枪,枪是打狼用的,羊群常被狼袭击。山里的飞禽走兽很多,狐狸、马鹿、北山羊、狗熊、野山鸡,如今见得少了。
夏天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也是苏力坦汗·阿布特最惬意的时候。60岁的他常给游人当向导,骑在马上挣钱,对他而言轻而易举。
提起村里的文化名人,苏力坦汗·阿布特告诉我们一个名字沙木很·居尼斯别克,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988年,沙木很·居尼斯别克创作了乐曲《美丽的琼库什台》和《秀丽的草原》;沙木很·居尼斯别克演奏的哈萨克民族古典名曲获得特克斯县级比赛二等奖,被牧民们称为乐曲家、演奏家。
每当村里举办娱乐活动时,人们都会演唱他的乐曲,口口相传。苏力坦汗·阿布特弹起了冬不拉,他的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鲜花盛开的大草原,还有草原上的“姑娘追”。
骑马返回的路上,村落的古迹映入眼帘。在这块风水宝地上,除少数历史建筑已毁外,大部分建筑都能从建村时保留至今,具有丰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内涵。
民国时期,特克斯县有3处土木结构的粮仓,可贮粮食100万公斤,琼库什台村东侧的粮仓就是其中之一。
粮仓建在高坡上,底部是石块垒起来的。如今,粮仓已毁坏弃用,只有原址废墟仍存留着。粮仓上的一扇窗口,好像一只沧桑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村子的巨变。
特列吾哈布力告诉我们,1920年村子建立千户长制,由百户长塔吉的儿子担任,在他的组织下,在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桥,当时只为人畜方便通行,没考虑到桥的坚固和美观。1939年,哈萨克族诗人祖马拜来到村子里,见木桥简陋即兴作诗,千户长顿时受到启发,重新翻修了第一座桥梁,加固后的这座桥如今还横跨于河上。
木桥西面200米处,是百户长遗址,因长期无人居住,变成了一片废墟。在村子塔斯巴扎尔新街南侧,当时的百户长塔吉修了一座清真寺,故名塔吉清真寺。木质清真寺已有150年的历史,外观朴素而庄重。
村里的路是沙石路,路上满是马粪和牛粪。村落基础设施简陋,没有下水和供热管线,各户自行采暖,燃料为树枝和煤炭。
村口停着中巴车,每天有三辆中巴车发往县城,村民们到县城办完事,带回来的大部分物品是蔬菜。
尽管琼库什台村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可在保护与发展的碰撞中,琼库什台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解读这个古村落的生命秘语,还是要从美丽的木屋说起。?深山学子。
推荐阅读:
诸暨斯宅村的千柱屋
揭阳古村落“红色”竹林多英烈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斜街
阿塞拜疆巴库古迹 烈女塔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