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巨宅“千柱屋”位于诸暨斯宅村,建筑面积占地6900多平方米,有屋118间,弄32条,内含10个天井,屋柱盈千,故名“千柱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房屋为砖木结构,气势恢宏,为当地巨富私宅。
马头墙,小青瓦,清代的木轿,民国的洋车,木制的脱粒机,遮雨的斗篷,生动形象的石雕、砖雕、木雕,还有残留在外墙上的文革时期的标语口号……诸暨斯宅村,千柱屋气势恢宏地依山面溪而立,不言不语中透出一股低调的奢华。
亦屋亦村
冬季的午后,一缕阳光轻轻地穿过树梢,照在斑驳的泥墙上,形成一个个圆影。寂静的山林中,偶尔的几声鸟叫,透着大自然的欢快。茂密的树林包围着一片古宅。这里就是诸暨斯宅村的千柱屋。
一股浓浓的米香,透过这间古屋小门,飘向天井。原来,女主人胡亚琴正在古屋客堂的灶前做着糖麻圆。当注意有陌生人到来时,她显得新奇又有些拘谨。
61岁的胡亚琴,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外姓人,自嫁入斯家后,没离开过这里。她的家就在这片古宅的核心处,东面即紧邻千柱屋大厅。这里人家一般都有两层,底下是客堂,上面为阁楼。
亚琴家的客堂里稍稍显得拥挤。屋内没开灯,正对门是两扇紧闭的木窗。正门右边一条木头原色的楼梯通向阁楼;隐约的墙间立着一条条粗大的木柱。木质墙壁因年代久远,显得有些斑驳。
亚琴领我们到阁楼上看。木梯很结实,折一个角后即入阁楼。楼上的空间为狭长形,只有前后两扇小木窗。打开窗,和煦的阳光立刻充满了小屋。
就这样小小的不到30平方米的阁楼里,住着亚琴夫妇和他们13岁的孙子和9岁的外孙。她说,孩子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两个孩子就在附近的斯民小学就读。
这古宅里见不到青壮年,只有老人和小孩。虽然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出山林,在城里打拼,亚琴和其他村里的老人们一样,却喜欢这里安宁、平静的生活。要是农活不多,老人们都喜欢端个火炉在家门口,三三两两围坐着,谈天说地,抽旱烟,打毛线,或是摆个棋盘,杀一局。
是村?是屋?穿梭其间,常常会被这里近乎相似的格局所迷惑。实在难以想象,这外表上分明是村庄的建筑竟然只是一间特大的民居。这是一幢拥有7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2条弄堂、10个天井、36个小天井、8个四合院、118间房间、1200多根廊柱的大屋子,因屋柱愈千而得名“千柱屋”。
千柱屋里的老人们颇有些自豪地介绍,以前千柱屋里有户人家,家里养的牛从来不出大门,天天就在这千柱屋里头转悠,轮流吃10个天井里长的青草,竟然也养得膘肥背圆。千柱屋里虽然各家相对独立,却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离,的确像一座微缩的城池,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推荐阅读:
福建闽清县新壶村宏琳古厝展新颜
合肥长临河古街有望重现古朴之风
平遥古城鼓励原住民保护世遗 多想往城外搬迁
福建清流赖坊全力保护明清客家古村落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