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新疆琼库什台村 岁月的牧歌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于梦冉 卉子  日期:2012-12-21

    村小学的原校址是1937年修建的,它位于琼库什台村西侧。后来学校翻修成砖木结构,旧学校在岁月的斑驳中衰败淘汰。紧挨着旧校址的二百米处,白皑皑的雪景中,淡黄色的校舍格外气派。教室、食堂、寝室三栋水泥房连成了校园。鲜艳的国旗在风中飘扬,大喇叭响起下课的铃声,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跑出来,在我们的镜头前,推推搡搡地挤在一起拍照。

    三年级教室的黑板上,一位哈萨克族小学生用汉语写的造句:“冬不拉的歌声传遍辽阔的草原。”校长的眼里涌动着欣喜,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对他24年守在大山的最好回报。

    校门外,一群马等待着放学的孩子。马是孩子们上学的代步工具。他们每天骑着马翻过山,穿过草场,踏上回家的路。周边村子的孩子在琼库什台村读完小学,再到乡里或县上念中学。

    与学校相邻的村卫生室,建得很漂亮。村医沙吾列汗·奥巴克尔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她和丈夫都是卫校毕业的“编外”村医,靠给牧民看病维持生活。

    风雪天气让沙吾列汗·奥巴克尔忙个不停,每天有二十多个病人来治疗,她和丈夫热斯别克给全村人看病,还要赶到邻村去接诊。在村里行医的12年间,沙吾列汗和丈夫已记不清救过多少病人。5年前的一个夜晚,她骑马5个小时赶往80公里外的牧业村,救治了一个流产的妇女;前两年,在去县城的班车上,恰遇孕妇努尔都古丽早产,她当时没带任何器具,凭着过硬的医术,在车里接生了一个女孩。母女平安后,她才将双手的鲜血用白雪洗干净。

    坚守在村里的这对哈萨克族夫妻,让我们肃然起敬。村里,宁静悠然的牧人生活在村里漫步,时而传来马蹄声,马是男女老少外出的交通工具。村子南边是包扎墩峰,翻过山去就是南疆的拜城县,这儿原来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

    木头居所改变了哈萨克族牧民的迁徙习俗,群体的定居形态使得牧民间的交流频繁起来,巴扎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曾在特克斯县建设局当过局长的靳文涛,15年间一直致力于特克斯八卦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他告诉我们,解放后,琼库什台村渐成规模。1954年在村子的桥头附近,出现了第一家商店,牧民们不再为买一些日用品长途跋涉了;1967年村里成立了医疗站,1968年重修了村路,牧民们陆续新建房屋近百栋……

    20多年前,牧民艾尼亚在村里开起了商店。除了油、盐、面粉、牙刷、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外,他还卖皮鞭、马鞍、刺绣等物件。那时,他的生意带有原始商业的味道——物物交换。在一次次“10包洗衣粉换一张羊皮”的交易中,手中的商品最终换成人民币获利。慢慢地,商贩越来越多,有的开商店,有的开食堂,还有了面粉加工厂、榨油房;村子建起小型发电站,依靠水能发电。

    回味着村落的历史,我们转到了村民巴合木古丽的小商店。两年前,琼库什台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巴合木古丽的生意红火起来。每年6月至10月,国内外的几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刺激了村里的消费,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的足迹都留在了村里。

    今年夏秋季节,仅小店的收入,就让巴合木古丽挣到3万元。可冬季来临时,村庄似乎进入了冬眠,她的生意十分清淡。男人们进山放牧,女人们在家刺绣,生活重新回归宁静。

    村民们买东西不付现金,在她厚厚的记账本上赊账。几个本子涂满了赊账的痕迹。巴合木古丽耸耸肩膀说:“等来年春天,牧民们卖了羊羔、马奶、奶酪,随着游人的到来,一笔笔的欠账就收回来了。”

    夏秋两季,是村民挣钱的好时光。租一匹马从村子到喀拉峻草原要150元,雇一位向导要300元,客人来村子住宿必须提前预约。今年,有5万人来村里旅游,高峰时村民搭起临时毡房,也满足不了住宿的需求。

    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村民们品尝到挣钱的快乐,也感觉到了旅游的前景。村民们想法出售一些奇石和手工艺品。村民达吾肯家中,留存着一个有着200年历史的水壶,壶嘴磨得光溜溜的,他摆在木屋里招揽游客。

    有了钱的村民,急着盖抗震安居房,因为政府能补助5.1万元。房子不用钢筋水泥,还是用木板搭建;我们在村里转悠时,七八户人家在盖新房,长长的木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了,木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陪同我们的乡文化站站长特列吾哈布力,从饮烟的形状上能看出,哪些烟是烧牛粪的,哪些烟是烧煤块的。

    村民喝的是门前流过的河水,吃的是自己打的馕、挤的牛奶、制作的酥油,睡的是木炕,孩子们的零食多是奶疙瘩、野草莓和一毛钱的泡泡糖。

    我们在叶尔肯·巴合提家里吃晚饭。木屋冬暖夏凉。屋内置有铁皮炉子。木炕几乎占据房间的三分之二,炕上铺着做工精美的毛毡,墙上挂着壁毯,还有他和妻子的婚纱照。橱柜里摆放着茶具,毛毡和被褥上的装饰图案,富有哈萨克族的特色,靠垫上绣的一对对天鹅张翅欲飞。

    叶尔肯·巴合提的妻子努尔斯亚端上来一大盘香喷喷的那仁饭,桌上散放着烤馕、酥油和黑加仑酱,都是努尔斯亚亲手做的;她坐在铁炉旁,给我们一碗一碗地倒奶茶。她不说话,天下的笑容没有年代,我们在她的笑容里,品尝着哈萨克族传统美食的香甜。叶尔肯·巴合提忙于村里的工作,他平时收羊毛、羊皮,牛羊靠弟弟代牧。

    夜晚的村庄比白天喧哗,家家户户传出了声响,昏黄的灯光透出了窗户。村里没有路灯,夜空中的星星似乎触手可及。特列吾哈布力拿上手电筒,带我们去村民家拜访。叶尔肯·巴合提3岁的女儿跟随身后,她穿着毛衣蹦蹦跳跳,丝毫不怕寒冷。

推荐阅读:

诸暨斯宅村的千柱屋

揭阳古村落“红色”竹林多英烈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斜街

阿塞拜疆巴库古迹 烈女塔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