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胶州石头街400年老宅将拆迁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陈燕  日期:2012-11-14

53号老屋前景

53号老屋前景

梁上依稀可见精致雕花

梁上依稀可见精致雕花

    探访:石砖缝隙小,底座晶莹剔透

    记者看到,作为胶州的古街之一,石头街里还保留着不少老屋。很多老屋还保留着原有的砖墙,基本结构都没有改。有些则在原来房子的基础上,推倒重新翻盖。老人们告诉记者,孙家原先是个大户,房子规则排列,正屋、厢房次序分明。后来分给各家居住,改造得有些杂乱,已经看不出当年的面貌。

    保存最完好的就是53号老房子,房子用青砖建成,石砖排列整齐缝隙很小,泥浆异常坚硬,估计是兑入了糯米水的缘故。“砖墙缝隙小,说明石砖都是磨平了再砌的,可见房屋主人的富庶程度非同一般。”一直热衷研究石头街古建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有幸进入这间房子的院内看过,房前立柱都是方形的,经过考证这样的风格应该在清朝。立柱底座晶莹剔透,像玉石一样。

    一位老人还告诉记者,53号老屋北边10米左右的电线杆位置,就是当时的孙家大门。记者看到,在53号老屋周边,还保留着不少孙家老宅,墙壁和地砖都没有变,只是换上了新瓦。除了这户孙家,在西北位置还有一户孙家,两家不是一宗但都姓孙。

    另一户孙家据说是经商发家,祖籍南方,迁居至此。这户孙家现在留下的房屋数量更多,约有3到4排,保存比较完好,依稀还能辨认出几道门进的院落规制。有的房子已经荒废,周围长满杂草,有的房子里还留守着老人在住,甚至瓦都没有换。不论是木梁还是立柱,都能依稀看出当年的模样。居住在其中一间房子的老人告诉记者,房子砖墙非常厚,冬暖夏凉,住了这么多年都不需要太多修缮,门前还曾铺有大量的鹅卵石。

    讲述:砖墙半米厚,四角曾雕龙

    房子周围的老人介绍说,房子的房顶四角屋檐上都雕有龙,尾巴朝上,张着大嘴头朝下,可惜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全部损毁了。53号老屋的北面,现在居住着高先生一家人。提起孙家老宅,高先生异常兴奋,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老房子的故事。他告诉记者,他家房子的旧址是孙家的学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拆除建成现在的房子,“房子质量太好了,砖墙有半米厚,墙里还有木柱,拆除的时候可费了好一番功夫。”高先生还说,在院子里曾挖出过一罐铜钱,可见确实是大户,到处都是宝。

    根据王先生提供的资料,这户靠街的孙家始祖孙瑛明朝万历年间,从胶州南乡艾山脚下的宾贤村迁居胶城东关,开始贩运粮食、开办商号逐渐发迹。子孙务农经商,习文练武,渐渐成为胶州望族。这支孙姓世居东关麒麟街,影响巨大后来麒麟街被改称孙家街故人称东关孙。孙家里知名堂号有:四德堂、秀中堂、清辉堂、植本堂,其中秀中堂和清辉堂两座正屋现存,但这次也列入了拆迁范围。孙家十六世孙孙大同为清朝光绪年间人,为官清廉,生平热衷于修路铺桥做善事,名声远扬,因此人们都称孙家街为大同街,这便是现在大同村的由来。

推荐阅读:

十大名楼有资格申遗吗?成功申遗不等于名利双收

西林:保护好古建筑群 统一搬迁建新房

长沙清代学宫仅存老建筑面临拆迁

“双星模式”利于提升古城价值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中国“抱团”申遗的10大名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介休后土庙 传承千年琉璃文化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古典风韵的江南园林——徽州唐模古村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北京燕平八景之银山塔林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