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福州丁戊山和孝义巷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郭盛 齐榕  日期:2012-10-9

东泰路与七转弯巷间的大觉禅寺

东泰路与七转弯巷间的大觉禅寺

孝义巷

孝义巷

    为了了解丁戊山详细的故事,记者找到了熟知福州人文历史的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据他介绍,福州丁戊山,又称为“中山”“嵩山”或者“嵩岳”,因风水绝佳,一直是历代官员和名人办公住宿的首选之地。在唐懿宗年间,山上就建了安福院。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后,对丁戊山喜爱至极,在山上建起了中山嵩岳崇福行宫。此外,丁戊山下的小巷子里更诞生了许多名人。

    闽王曾在山上建7层木塔

    《福州坊巷志》中记载:“丁戊山,居城之中央,又名中山,一名嵩山,为九仙山之支。”

    据王勇坚介绍,丁戊山位于仙塔街的西面,东泰路东南,东大路以南,西接南街。因其位置独特,风水极佳,因此被历代的堪舆家所赞美,他们认为,丁戊山是福州的福山,建议以这座山为中心来修建福州的官衙。

    “唐五代时,福州又名威武军,而王审知屯兵的地方就在丁戊山下,因此,丁戊山下的一些军营被称为南营,王审知为了让军队更好地为自己的政权服务,便在这里修建了嵩岳崇福行宫,并修筑了7层木制崇庆塔,用来祭祀自己河南的祖先。”王勇坚介绍,王审知修建的7层木塔,名为新塔,用以和塔巷的塔区分,而“新塔”在福州话中与“仙塔”谐音,因此,丁戊山以西的这条路便取名为仙塔路,也就是现今的仙塔街。

    在修建了新塔之后,王审知又在塔前盖了一座楼,人们称之为塔影楼。“当时,新塔位于这座楼的东面,中午时分,新塔的影子就会落在楼房的前面,因此得名塔影楼。”

    后来,王审知又在塔影楼之下的地方修建了五洲诸侯馆,用以接待归顺自己的诸侯,五洲诸侯馆的位置就是如今的鼓楼区政府处。

    到了北宋后期,闽县人、官至刑部尚书的王祖道也在丁戊山修建了住宅。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王恭刚到福建,就在王祖道旧宅这块地上建起了镇守公署。

    到了宋朝元丰年间,丁戊山上的新塔与塔影楼便荒废了。

    直到清朝咸丰年间,有僧人募集资金,在原安福院的基础上,修建了“大觉莲社”,数年后的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重新修缮,并更改名称为“大觉寺”,寺名一直延用至今。

    一场土地纠纷造就孝义巷

    古时,在丁戊山下还有一条七转弯巷,七转弯巷就是丁戊山的一条山路。因为特别狭窄、崎岖不平,共有明显的七个拐弯,就被叫做七转弯巷。而七转弯巷接着的就是孝义巷。

    据王勇坚介绍,相传在宋朝时,这条巷的附近有两个大户人家。有一次,两家为了盖房的宅基地发生了纠纷,跑到县衙去打官司。其中一家的主人在京城做官,这家人为了造声势便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想让父亲在京城做些工作,让县官的判决有利于自家。

    没多久,父亲的亲笔信从京城寄到。家人打开一看,上面是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中人看罢此信,明白父亲的意思是为人要谦让。于是,这户人家主动撤了官司,并且建房时向后退了三尺。另一户人家听说此事前因后果,也就顺势退让,于是形成了这条小巷。

    在南宋时,这条巷子里有位居民叫陈元宰,他虽是个普通人,但一生行孝义之事,得到众人夸奖,还被推举为“台臣”,因此人们将他居住的巷子命名为“孝义里”。所谓“台臣”,乃是元朝时御史的称谓。

    “孝义何家”出资办学救灾民

    此外,清朝时这条孝义巷出了一位有名的举人,他叫何则贤,原籍福清,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

    何则贤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籍记载他“游踪所至,见有秘籍善本,手自抄校不倦”。他专门建有一间书房名为“静修书屋”,藏书达5万余卷。他还开设书肆,刻印善本书,以供读书人借阅流传。在办学方面他更是多有出力。他曾与兄弟、亲友等在福州创办了8所私塾。

    他还在家乡福清也创办了一所私塾,并资助当时福州有名的“凤池书院”,这个凤池书院就是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在公益事业上,他更是出了名的出手大方,例如修桥筑路、赈灾济难等。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福州发生灾荒,第二年又发生水灾,何则贤兄弟几人开设赈灾棚赈米赈粥,让受灾的百姓能吃饱饭。他的义举得到百姓称道,人们称他为“孝义何家”。

    今天在乌山上有座“先薯亭”,是为纪念从海外引进薯种、使百姓广为种植避免粮食歉收而受灾的陈文龙而建的,这座亭的建造者就是何则贤。此外,他还主持修建了四先生祠、先薯祠等公益建筑。

推荐阅读:

上海大夫坊为谁而建?

官渡古镇“复活”非遗

武当山玉虚宫的前世今生

无锡南禅寺·清名桥名街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