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一场关于文物保护的“较量”展开:安泰河边建于明代的老佛殿桥桥板两侧多出了大约20厘米见方的灯光架,钉子直接嵌入桥体,文物爱好者们在微博上公开消息,特地@了三坊七巷官方微博。
微博首发者“小飞刀的刀”是一位古建筑爱好者,本月6日他在安泰河边拍摄时发现这样的情形后,觉得很痛心。他说,此桥桥梁边上浅浅地写着“明万历三十年重修”,而这段刻纹已有过半被淹没在灯光架子里。他担心这座有着410年历史的古桥,将毁于一旦。
随后,他将这发上了微博,并配发了照片,直言“这是安泰河边仅存的老建筑老佛殿和老佛殿桥,这么粗暴地把灯光架子钉进石梁,会损坏文物。”
他的微博得到众多文物爱好者的关注。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健斌也加入了转发的队伍。他说,老佛殿桥目前是市级保护文物,被列为“琼河七桥”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他认为,现在的老佛殿桥虽然是明代重建的,但这座桥作为五代罗城护城河上的大桥,当时就已经出现。历经数代,极具文物价值。三坊七巷的建筑格局起源于唐宋,从时间上可以说老佛殿桥见证了三坊七巷的形成过程,与三坊七巷整体格局融为一体。目前三坊七巷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最鲜活的见证。
而且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他认为在桥梁上钉入灯光架子,已经破坏了文物,希望尽快拆除,修复桥梁。
昨日,这场网络博弈关注度逐渐上升。昨日下午,三坊七巷管委会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该工作人员说桥梁上的可能不是灯光架,而是安泰河进行整治时装的一个水质检测灯,是由安泰河整治施工方安装的。他表示,会联系整治方,商议能否将架子拆除。
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高健斌:这种博弈是一种进步
事实上,这并不是首场网络博弈。也在昨日,文物爱好者针对通湖路上正在修复的一座古建筑提出了否定意见,最终三坊七巷一方作出让步,在官方微博上回复,将修改这座古建筑的修复方案。
这场“博弈”中,民间文物爱好者的代表、参与者之一、网友“小飞刀的刀”认为。因为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名片,极具历史保护价值,“不能随便对待,身为福州市民,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对此,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健斌认为,这是一场民间与官方之间关于文物保护的“较量”。保护福州的文化古迹,单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更需要市民的加入。调动他们对三坊七巷的关注,是一种进步,值得鼓励。
推荐阅读:
南充马鞍老街仿古修缮已竣工
昆明古建筑马家大院修缮完成
木结构建筑将引领“负碳”新趋势
临川舒家村 棣萼长春尚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