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阿育王塔](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8/2011818171534294.jpg)
整整1000年前的夏天,南京长干寺内,一个大铁函被埋入地下,地上还盖起了一座八角九层的砖塔。废弃的长干寺由此中兴,7年之后宋真宗用自己的年号将长干寺改名为天禧寺,并重修九层宝塔,称作“圣感舍利塔”,历经宋元明清,佛脉绵延不绝。
2008年11月22日,一座金光灿灿的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被取出。地宫碑文和塔身铭文明确记载,塔内的金棺银椁里瘗藏的除感应舍利10颗及高僧留下的诸圣舍利外,还有北印度僧人施护敬献的佛祖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块佛顶真骨,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如今,这座硕大的七宝阿育王塔被放在恒温恒湿防盗的玻璃展柜内,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大成殿展厅的正中,鎏金的宝塔雄浑庄重,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华贵的金色,塔身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折射着五色光芒,浮雕的精美图案描述了佛祖一生的故事。宝塔内部是檀香木制作的胎体,外部为银制,在银皮上施以鎏金,并嵌了452颗白、红、蓝、黑等各种宝石,经检测有水晶、烟晶、玻璃、玛瑙、青金石等,加上造塔所用的金、银,“七宝”阿育王塔称得上名符其实。塔身上布满了精美繁复的纹饰,四座山花蕉叶外侧共有19幅画面,讲述了佛祖从母亲右肋降生,出生时七步生莲、双龙灌浴,削发出家、菩提树下觉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直至示寂涅槃的一生。而塔身的四面,是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身的铭文说明,它们分别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鸽、须大拿王布施的场景。此外,阿育王塔外部还錾刻有20条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银一百二十二两、金二两八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
阿育王塔的出土,是个意外的惊喜。2008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对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考古时,在大报恩寺塔的塔基下却发现了北宋长干寺地宫。宋代地宫的发现,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大报恩寺遗址所在的古长干里一带,正是江南佛教的发源地。三国时期,天竺僧人康僧会经过烧香拜求,使铜瓶中凭空出现舍利,孙权为其在古长干里一带造建初寺与阿育王塔供奉舍利,这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寺院。东晋时,北方僧人慧达在长干寺发掘得到三颗舍利及佛爪、佛发,并进行了郑重的瘗埋。到了南朝,梁武帝改造长干寺双塔,将舍利用金罂、玉罂层层盛装,放在双塔的地宫中。唐代时,润州(今镇江)刺史李德裕将久已荒废的长干寺地宫打开,将其中11枚舍利迁往润州,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其余10粒则留在原地。到了北宋,长干寺复建并改名为天禧寺,而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赐该寺主持“佛光大师”称号,后又下诏将将天禧寺改名为“元兴天禧慈恩旌忠教寺”,将天禧寺与元朝的兴盛直接联系起来。天禧寺在明代毁于火灾,明成祖下诏在其原址扩建皇家寺庙大报恩寺,寺中9层宝塔高78.02米,通体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琉璃榫合而成。欧洲在17世纪曾兴起一阵“中国热”,大报恩寺塔被称作“南京瓷塔”,成为中国的标志之一,连安徒生也将之写进童话。在清代太平天国的“天京内讧”中,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最终毁于战火。大报恩寺遗址有这样的历史,在这里发现藏有佛顶真骨的阿育王塔,自然顺理成章。
2010年6月12日,在南京的千年古刹栖霞寺,佛顶骨舍利从金棺银椁内被请出,全世界观众都通过电视直播见到了佛顶骨舍利的“真容”——颜色黄白、状发蜂巢,有一个核桃大小。在地下埋藏千年之后,佛舍利终于盛世重光,宝塔和舍利,见证了南京这座名城的千年佛缘。
专家点评
七宝阿育王塔崇闳瑰丽的造型,精美丰瞻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闪耀的华贵风采,令人叹为观止。更为重要的是,塔内瘗藏有如来真身“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大量珍贵的供奉器物。这一重要发现,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誉为“惊世发现”,“盛世重辉”。
阿育王塔大都建造于五代至两宋时期,绝大部分出土于江浙地区。在迄今所见50余座阿育王塔中,南京的七宝阿育王塔是目前发现制作最精,工艺最为复杂的阿育王塔,是为北宋银作手工艺集大成之作。塔上镌刻的诸多铭文真实记录了大中祥符年间金陵长干寺建塔建寺、瘗藏舍利的重要过程,这些铭文和地宫石函铭文对于研究长干寺兴造史、宋代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推荐阅读:
三峡库区发现大量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
网传百年辛亥遗存惨遭扒毁 绍兴文管称实为拆修
武汉一省级文物"陈友谅墓"少人识
山东乳山新发现119处不可移动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