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末起义领袖陈友谅墓,在武昌长江大桥边,少人问津少人识,一度显得荒败。
最近,在大楚网上,有网友发帖称:在长江大桥蛇山引桥南侧有座墓,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友谅的衣冠冢,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年来墓区疏于维修管理,导致周围环境脏乱不堪(如图):墓穴四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陈友谅墓。只见墓前是座四柱三间大牌坊,一边顶端写着“三楚雄风”,一边顶端写着“江汉先英”。墓冢前有一块高约1.5米的墓碑,上刻“大汉陈友谅墓”。墓区内散落着树枝败叶、冰棒棍、塑料袋和烟盒等。墓冢旁边的铭牌显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附近一座六角无名亭,亭柱上刻满字迹。
资料显示,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和朱元璋齐名的起义军领袖,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这座墓是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墓,1923年民国期间重建,保存至今。在此乘凉休息的一位市民说,平时只有一些老人在此聊天或者打牌,没看见有人来管理。
大楚网友Alex建议,今年适逢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正在蛇山南坡修缮和兴建一批古建筑及文物遗址,建议借此机会将陈友谅墓迁至蛇山南坡,加强管理维护。但武汉地方志专家董玉梅反对迁移,她说更好地保护陈友谅墓是应该的,但不可迁移,因为这样违背文物就地保护的原则。
武昌区文体局文化科负责人称,陈友谅墓归武昌区老龄办管辖,但该单位确实顾及不过来。目前文体局已经拿出该墓的修缮保护方案,将于近期实施。
推荐阅读:
山东乳山新发现119处不可移动文化遗迹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东阿发现古村落 房屋多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
陕北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