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乳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全市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化遗迹299处,其中新发现119处。登录的299处遗迹中,包括2处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乳山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乳山市先后组织了2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和复查,共发现各类文化遗迹180处。2007年11月,又启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近4年的时间内,文物普查队伍的足迹遍布全市15个镇(街道办),60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化遗迹299处,其中新发现119处,复查180处,拍摄各类照片1021张,绘制各类图纸724张,采集各类标本2851件。
据了解,乳山不可移动文物涵盖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15个类别,包括古遗址类205处,古墓葬类78处,古建筑类6处,石窟寺及石刻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其中,海阳所镇杜家岛村宋煊文故居和冯家镇葛口村汉代采矿冶铜遗址2处遗迹被列为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乳山口镇南唐家村清代古建筑群被列为乳山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期间因工作突出,乳山市文物管理所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和“威海市文博系统先进集体”,普查工作人员孙继猛和张书禄被评为先进个人。
推荐阅读: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东阿发现古村落 房屋多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
陕北白云山
北塘古镇大部分建筑主体封顶 “十一”将试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