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出土了一批刻字骨头。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这意味着,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可能从此改写。
2008年7月30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邀请中国社科院王宇信教授、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李来付教授等5位专家,聚首山东昌乐。吸引他们前来的,是一批出土于此地的刻字骨头。
这场专家研讨会的发起者刘凤君,是这批刻字骨头的发现者和鉴定者。他认为,骨片上的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研讨会上,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和深入讨论,这个鉴定意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这意味着,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可能从此改写。
“这批刻字的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刘凤君说,“和安阳殷墟占卜甲骨文不同,它没有占卜的痕迹,是一批记事文字。”
在研讨会上,这批骨头上的文字有了正式的命名——“昌乐骨刻文”。
推荐阅读:
新疆昭苏一古墓葬群出土50多件珍贵文物(组图)
探寻故宫哥窑文物的身世之谜
天津宁河78岁农民守古刹22年 筹集善款主持修缮天尊阁
北京皇家园林暴雨中无积水 明朝排水工程仍服役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