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擦肩而过
8月底,在刘凤君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讲述了昌乐骨刻文发现的传奇过程。刘凤君和昌乐骨刻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三年前。
刘凤君本人是国内美术考古学学科的创办人。2002年,他鉴定了济南四门塔丢失的阿閦佛佛头像,并将佛头像从台湾接回大陆,引起社会轰动。不少人慕名而来,带着文物古玩等稀罕物件儿,请他进行鉴定。
2005年,济南的一位朋友拿给刘凤君一枚小小的骨片。这枚骨片边长约3至5厘米,上面有一些不确定的神秘痕迹。
“这些痕迹是刻画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骨片上的痕迹是古人刻画的,年代应该在商代以前。”刘凤君当时作出判断。这枚骨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没有更多证据,这条线索中断了。
与此同时,昌乐文物收藏爱好者肖广德正在收集更多此类骨片。这枚骨片正是从肖广德手里辗转来到刘凤君面前。2006年至2007年间,肖广德向潍坊、济南和北京等地的专家多方求证,探索骨片上神秘痕迹的成因。
山芋沟里翻出的“宝贝”
2007年5、6月份,肖广德和刘凤君取得了直接联系。在此之前,对于肖广德手中骨片上痕迹的成因,有专家认为是虫蛀造成,也有专家认为是草根腐蚀。
2007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刘凤君在南郊宾馆参加山东书画家峰会,正在挥笔写字时,被从昌乐赶来的肖广德叫到了一楼大厅。
“肖广德背着一只布包,热汗未消,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包来。当时他一共带了七块骨头。”刘凤君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骨头拿出来一看,我就为之震惊了。”
据肖广德介绍,这批骨片是在昌乐县袁家庄的农田里发现的。当地老百姓翻地、挖山芋沟时,翻出了大型牛肩胛骨。最初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农具,带回家一洗,发现上面有刻画的痕迹。他从当地的老百姓手中,收集了近百块这样的骨片。
刘凤君一眼认出,这些骨片和两年前看到的那枚小骨片属于同一批文物。
推荐阅读:
新疆昭苏一古墓葬群出土50多件珍贵文物(组图)
探寻故宫哥窑文物的身世之谜
天津宁河78岁农民守古刹22年 筹集善款主持修缮天尊阁
北京皇家园林暴雨中无积水 明朝排水工程仍服役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