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阳洞主尊化身成了太上老君](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7/2011720112336513.jpg)
![古阳洞主尊化身成了太上老君](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7/201172011247108.jpg)
![潜溪寺主尊的手指曾被修补;如今,除小指外,其余四指都已不在](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7/201172011256787.jpg)
![潜溪寺主尊的手指曾被修补;如今,除小指外,其余四指都已不在](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7/2011720112529750.jpg)
1999年,经时任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的刘景龙等专家再次考证,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始于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而不是先前定论的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这就是说,龙门石窟开凿迄今已经1533年了!
千百年来,龙门石窟遭遇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破坏;同时,人们对它的保护与维修工作也从未停止。在日本友人关野贞先生拍摄的老照片中,可见百年前人们对龙门石窟的修补痕迹——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修补有些拙劣,有的甚至很荒唐,但那毕竟是保护古迹的善举。
古阳洞主尊
无奈“由佛入道”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合一”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是一种彰显和谐精神的文化现象。洛阳素来被称为“三教祖庭”,“三教合一”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
然而,当我们在关野贞先生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一尊佛像身披道袍时,还是禁不住吃了一惊。只见这尊佛头顶被加上了道家的发髻,面部施以白粉,眉眼和口唇被重新勾画,身上“穿”着一件道家的法衣。
据内行人介绍,这佛像实际上是“由佛入道”,由释迦牟尼尊者化身为太上老君了!
“老君像”的道袍下摆上有很多当年涂画的字迹,其中多见“方外纯义”四字。“方外”是道家名词,旧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它又出自儒家经典《周易·系辞》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意思是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三教合一,确乎如此!
经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焦建辉辨别,这尊佛像是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但他何以被改成老君像,已无从考证。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洞窟,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新发现,也正产生于这里。要说“佛道不分”这种现象,在龙门并不算首例。在洛阳下清宫有座著名的道士塔,塔的主人是明代全真弟子、下清宫中三官庙的住持张清林。塔铭上有文字证明,张清林自幼出家为僧,在“伊阙莲花洞”当过住持,并在莲花洞“化金箔,饰佛像”。这说明,龙门石窟莲花洞在明代是一座寺庙,而且佛像被人用金箔塑过金身,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样。
推荐阅读:
广东阳春惊现"达摩"岩画像 当选"十大新发现"
海口府城传统建筑街区与南洋骑楼齐名 亟待抢救
羊楼洞:尘封的砖茶古镇
江西:田野中的祠堂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