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一首古诗点出了羊楼洞明清古镇茶香缭绕的美妙意境。古镇坐落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松峰山中,为湘、鄂、赣三省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赤壁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昔日辉煌茶马古道一源头
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也是自那时起,羊楼洞黑茶加入国家茶马交易,通过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销往西亚和欧洲。
宋景德年间,羊楼洞黑茶销售比唐时翻了一倍,黑茶深受西伯利亚和西域大草原上游牧民的欢迎。据说,湖北美女王昭君奉旨出塞,随身带去了湖北的茶叶。长期食用牛羊肉的蒙族人饮茶后,顿感神清气爽。此后,牧民饮茶在万里草原渐成风尚,以至“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可见茶叶在当时的珍贵与身价。到了明清两代,中国边境城市恰克图(今俄罗斯境内)成为羊楼洞砖茶边贸的重镇,洞茶飘香万里大草原。明嘉靖初时,本地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明清时期羊楼洞达到鼎盛,用万般来朝形容其辉煌一点不为过。据说在早期俄罗斯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有羊楼洞而没有汉口。
极盛时羊楼洞古镇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五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店铺。“洞茶”远销海外,为“中国大茶市”,誉称“小汉口”。到了清道光年间,有英、德、日、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茶市。
值得羊楼洞人自豪的是,在全国千百种茶叶中,只有羊楼洞的茶叶两次得到皇帝与领袖的关爱。第一次是朱元璋的军士征战沙场时,普遍染病,因羊楼洞籍军士随身所带茶叶而祛病康复。朱元璋登基后,赐名羊楼洞茶为“松峰茶”。第二次是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送给斯大林的礼品茶就是“松峰茶”。
然而也许正因为是一座锁在深山之中的古镇,如今的人们对它大多不甚了了。这座曾经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的古镇,现在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尴尬。即便是在三十年前,她还声名远播,有过外贸出口基地的荣耀。在俄罗斯出版的世界地图上,没有汉口(武汉市),却有羊楼洞的赫赫大名。
推荐阅读:
江西:田野中的祠堂
塌掉的不只是路桥,或许还有良心
餐饮傍上老建筑 “商”影重重包围文物建筑
南社今年投1500万创建名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