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珠海6月14日消息(记者张丹丽)近日,珠海文体旅游局公布了最新一批珠海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建成的珠海渔女石雕像和1984落成的九洲城正式被列入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珠海市的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物首次被列为文物进行保护。
“珠海渔女”1982年建成,至今只有29岁“芳龄”。渔女雕像是由花岗岩制成,高8.69米,重量达10吨,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杰作。渔女位于珠海风景秀丽的情侣路上,香炉湾畔,她领戴项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双手高高擎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在大海中昭示光明。
2008年国家开始启动为期三年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珠海市首次根据文物新标准将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的标志性雕塑珠海渔女纳入普查范围。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界定标准都要求是民国以前,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对于前两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大,更把时间范围放宽至近现代乃至当代,强调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教医疗卫生建筑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也作为普查重点。珠海渔女雕像、九洲城等首次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标志物被列入其中。
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20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新科文保单位中,三处改革开放文物尤为引人注目,包括1979年的斗门区莲洲镇西安码头泵站、1982年的珠海渔女石雕像、1984年的九洲城。?此次公布最古老的文保单位是位于横琴深井村的赤沙湾遗址。此外,古元故居、卢慕贞故居、蔡昌故居等及去年发现的徐诚斋墓都名列其中。
日前,珠海市还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包括传统医药类的药线灸、传统音乐类的粤曲、民俗类的七月三十装路香等三个非遗项目。至此,珠海市现有的市级非遗名录将增加到23项。
推荐阅读:
满城汉墓3件文物入选省博物馆新馆“十大珍宝”
明代皇封御葬古墓遭乱石湮没 文物部门不甚了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考古最重大发现
唐山大学生赴考古挖掘现场感受文化遗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