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明代皇封御葬古墓遭乱石湮没 文物部门不甚了了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王漫琪  日期:2011-6-13

    潮汕唯一一座明朝皇封御葬古墓今日景象令人扼腕叹息

    被乱石湮没的“翁梅斋”

    曾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的明代古墓葬,如今只余一座孤零零的主墓被乱石堆包围,曾经精美的石雕牌坊被附近采石场冲积的泥沙湮没殆尽……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记者在揭阳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翁梅斋”明墓的现场,却看到这荒凉的一幕。

    说起翁梅斋墓,老一辈的潮汕人都耳熟能详,因为这座明代古墓,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翁万达为其父翁玉(号梅斋)修建的。翁万达是“潮汕后七贤”中的重要人物,其历史故事在家乡也是家喻户晓。功成名就之后,翁万达回家乡为父亲修筑了这座翁梅斋墓,营建工程历时3年,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皇封御葬古墓。

    6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慕名往寻翁梅斋墓,没想到兜兜转转,竟遍寻不着古墓的踪迹,因为现场已成为一个大型的采石场,到处可见巨大的石块和被挖得满目疮痍的山体,终于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绕过一片乱石堆,找到了翁梅斋墓。路边竖着一块由揭阳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月(注:当时揭阳尚未建市)所立的石碑“揭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梅斋墓”。 

    眼前的翁梅斋墓,残存的景象令人扼腕叹息:一座孤零零的巨型墓丘,除了坟丘周围的绿草皮之外,背面与两侧的山体均几乎被挖空;墓丘前30米处,立有一座“玄城”石牌坊,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立着墓主翁玉与夫人许氏主的墓碑。在地方史志记载中,翁梅斋墓区分主墓区和继母区,建有四亭五坊,置列石兽、华表、石翁仲,墓碑为宰辅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盛瑞明篆额,文字简洁明丽,书法端庄秀美,篆书古朴典雅。墓道长1.5公里,有牌楼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开,为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前楷书“御葬”,后篆刻“瀛洲旷典”……然而,这些史志中的壮伟描述,在现实中均荡然无存了。

    记者试图循着“墓道”的位置往山下找去,翻过一片采石产生的泥沙淤积地,终于在相距百余米的地方找到了“御葬”坊:这座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已被淤积的泥沙掩埋掉了近二分之一,人们站在跟前,伸手就可以抚摸到原本高高在上的坊额了,“瀛洲旷典”的篆刻已字迹混沌;四周杂草丛生,还有臭烘烘的粪便在侧。

    早在2006年,曾有人探访翁梅斋墓后写下游记,文中提到“所见满目疮痍”,并提出深沉的反思:“难道我们发展经济要以破坏文物作为代价?难道就要这样摧残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文物被破坏,有些可以修复,但历史的特征谁能再造呢?以后潮汕的历史文化谁能知晓?难道我们留给后代的只是被破坏的文物和污染了的环境?”

    记者联系了揭阳市揭东县文广新局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人士,竟无法肯定翁梅斋墓是否文保单位,对古墓的规模与现状也不甚了了。对于翁梅斋墓如今的境况,文物保护单位一负责人解释为历史遗留问题,在三十多年前的“文革”期间,古墓就遭到人为破坏,“就剩一块石牌(坊),没法保护了。”而对于翁梅斋墓的破坏在近年来是否与当地的石矿开采有关,有关负责人未作正面回应。

推荐阅读:

满城汉墓3件文物入选省博物馆新馆“十大珍宝”

发掘现场深度揭秘:“考古不是挖宝”

北仑海关向北仑博物馆移交236件走私文物

一气之下放了一把火 险些波及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朱腾飞
名称卡纳克神庙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四川大庙飞来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12大旅游胜地 似人间仙境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西藏神山圣湖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天津八仙山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最适合冬天约会的旅游地

类别自然山水园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
 ·合肥投资700万修葺卫立煌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