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上午,北仑海关在大榭私货仓库向北仑博物馆移交了近年来缉私罚没的236件文物。
这批移交文物主要以木质家具类、民俗类为主,有清木制格子门窗、西藏木制经柜、清代柴木制翘头案、清朱红漆木桶等,数量较大,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在征得省文物局的许可和批复后,北仑海关集中把这批文物移交给了北仑博物馆。
据了解,北仑博物馆将对这批移交文物做好清点整理工作,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鉴定和分类,让它们得到完整、妥善保管;并通过专题展览等方式,较好地发挥这批文物的社会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中国的古旧家具受到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追捧,价格节节攀升。高额利润吸引了大量外资涉足这一行业,在国际、国内非法买卖文物的“浊流”下,国内部分从事古旧家具生意的贸易公司打起文物走私的坏算盘,一些家具生产厂家也牵涉其中,企图将国家明文禁止或限制出境的古旧家具走私出境。此外,由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家具年代较近,加上文物知识匮乏、文保意识淡薄,有企业忽视其文物的价值,被利益蒙蔽双眼,打起了文物走私的主意。
北仑海关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调整执法尺度,切实做到了紧守国门,严防国家文化遗产非法外流。他们还将建立起一套将缉私罚没文物移交给北仑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争取将北仑海关缉私罚没的绝大部分文物留在北仑,供当地文物部门收藏、研究。
推荐阅读:
一气之下放了一把火 险些波及文物保护单位
公众考古南旺"再续前缘",遗产保护汶上"全民动员"
河北邯郸贵族墓出土千余件北齐“兵马俑”
甘肃文物市场陷身不打假怪圈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