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临湖、后傍山,一条水渠悠悠贯穿传统藏族和羌族的民居……一个依山傍水、如梦如幻的生态小镇呈现在眼前。展示在记者眼前的是汶川水磨镇的总体设计效果图。如今,这个屡获国内外大奖的设计已成现实,这座在废墟上重建的小镇也成为国内古镇重建复兴的典范。
作为汶川水磨镇规划设计的总设计师,陈可石早在求学期间就已对中国传统古建筑和古镇复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昨日,在深圳西丽大学城北大深圳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接受了深圳商报专访。
采访中,陈可石侃侃而谈,从自己的求学和实践经历出发,生动活泼地阐述其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理念。
从清华到爱丁堡反思中国传统古建筑
与传统古建筑间的渊源,还得追溯到陈可石在清华大学的求学岁月。学建筑设计的陈可石在毕业前夕走访了河北、陕西等地大部分古迹。这次走访,对陈可石影响巨大。“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感染力令我大为感慨,这直接改变了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陈可石对记者说,他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传统建筑的。为了进一步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陈可石萌发了去西方留学,以便更好地研习中国建筑的想法。
“之所以有去西方留学的想法,还是受梁思成影响。众所周知,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集大成者。在我看来,梁思成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学术成就,很大的原因在于他是学西方建筑史的。所以,他才能如此透彻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陈可石说,带着这样的想法,他1988年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去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并于1994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学位。
留学这6年,对于陈可石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陈可石告诉记者,在这6年中,他走遍全欧洲,游遍每座城市。每到一处,都会被当地的艺术所打动。这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却进一步坚定了他回国后投身国内城市规划的决心。“我们走到另一个世界,身先士卒地体验了文化的碰撞,进一步完整了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这对于回国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大有裨益。”
从实践到学术重回学校受“煎熬”
回国之后,陈可石并没有直接投入到古建筑的学术研究上,而是做着较为“逍遥”的设计师。1996年,他出任英国TBV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总建筑师。2004年,他应邀出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创办城市设计学科,成为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陈可石用“煎熬”二字来形容他回归学校的状态:“设计师非常自由,往往工作半年、休息半年。现在,我是既要设计又要教学,相当于以往工作量的四倍。此外,学术上的要求又逼着我不断学习和研究,可谓"煎熬"。”
不过,这种“煎熬”却也成绩斐然。作为一名设计师,陈可石带领学生和他的设计团队频频参加国内的设计投标,先后主持完成了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汶川新城水磨镇总体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成都文殊坊片区城市设计及城市综合体概念性建筑设计、敦煌古城城市设计、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安未央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洛带古镇城市设计等;作为一名学者,陈可石担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专注于绿色城市与古镇复兴等方向的研究,其提出的城市设计理念在学界独树一帜。
古镇复兴坚决反对“做假”
在陈可石所主持的这些设计当中,汶川新城水磨镇巧妙地将传统羌族建筑与当地的生态相结合,延续传统城市肌理,将其打造成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镇。该设计曾于2009年获得汶川灾后重建优秀规划设计方案评选中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专项一等奖。陈可石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全力进行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这个广东省重点援建的项目,方案已经通过。这个月底,他将随同省领导一同去西藏鲁朗,进一步敲定、落实相关设计方案。
对于目前火热的古镇建设,陈可石笑言,他平均三天就要接到关于古镇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电话。不过,由于太忙,大都部分予以婉拒。至于目前国内古镇建设的弊端,他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坚决反对"做假"的古镇。即将新材料作成旧样式。但不幸的是,中国现在到处充斥着这样的古镇。古镇的价值在于其文物价值,最怕就是将原有的破坏掉之后,再造个新的出来。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古镇却也能运营下去。这到底是我的判断力出错了,还是大众的见解不同?他们为什么能接受"假的"呢?”
陈可石认为,一方面将文物保护好,保持古镇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业态上,打造符合现代商业化运作的公共空间。“有人说,古镇像个"老太婆",她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但是要投钱养,大家都很抱怨。但我认为,古镇更像是一名"少女",本身已才华横溢,只要稍加打扮便才貌双全,招人喜欢。”
对话陈可石中国城市不可呈现“殖民风格”
《文化广场》:去年动工的国内唯一海岛歌剧院珠海歌剧院,当时共有33家国内外机构参加了投标,最后选择了由你担任总设计师的方案“日月贝”。
陈可石:珠海为什么选择了我们的方案,我想是因为方案有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珠海歌剧院是目前中国唯一建在海上的。所以在设计之初,我就强调一定突出原创性。运用象征艺术的设计手法,以珠海生产的“日月贝”作为建筑设计构思主题,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珠海人则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内涵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与珠海城市品位一脉相承。同时,日月贝造型独特、结合现代声光电等新技术更是显得美轮美奂。这样一来,整座建筑的原创性、地域性和艺术性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文化广场》:但事实上,国内城市很多建筑却过于相似,甚至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陈可石:作为城市核心价值之一的建筑,同样必须呈现出地域性、艺术性和原创性。国内城市过于相似,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有太多抄袭,和太多欧陆风格。这样使得城市失去了其原创性格,城市文化特征不明显。这样一来,城市的文化不见了,城市建筑呈现出殖民风格。
我认为,一个有价值的城市首先是从规划开始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创造了城市价值。我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在欧洲,我几乎是每个小镇都看过。很多城市历经几百年,现在依然保持着当初建设时的样子,那简直是一个奇迹。比如佛罗伦萨,甚至完整地保留了其500年前的样子。而在中国,同时代的城市早已经面目全非了。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去学习规划设计的完整和文化的传承。
《文化广场》:城市设计、绿色城市,是你回归校园之后的主攻方向。对于国内当下的城市建设,有何好的建议?
陈可石:绿色城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这与城市的规划手段有关。因此,我们要用规划和设计手段创造有价值的城市。
如果去过欧洲的城市,你会觉得自己是“人”,因为你走的地方,空间尺度非常大。但在中国的城市中,你会感觉自己很像一辆“车”,因为我们的城市规划为车设计的,首先解决交通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建设的同时也在破坏,损坏了太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传统。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回归到人文的关怀上来。
推荐阅读:
鼓楼片区背街小巷将塑造历史文化街区
百年古建筑遭白蚁 工蚁当“间谍”
文瀛湖古堡修复完成雄姿重现
古建筑披新衣新旧文化互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