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活可以与旧有事物共融。从九龙、尖沙咀到香港岛的中环、湾仔,由于香港以前曾被英国租借,很多旧式的建筑物都是以英国维多利亚或爱德华时期的特色建筑为主。在“古迹活化”的概念下,多座逾百年历史的香港古迹遗址被翻新,新旧文化在这些焕发青春的老建筑里互相补足,缔造出更具创意的鲜活形态。
梅夫人妇女会低调重现
香港的花园道聚集着很多有钱人。那里是真正的豪宅区,房子动辄三四千万港币。不过此处还有一幢很低调的大楼,低调得连香港人也未必会认识——邻近花园道山顶缆车中环总站的大楼,就是梅夫人妇女会。
这座大楼是由当年第15任港督梅含理夫人(LadyHelenaMay)倡议修建。这片现在以百亿计算的土地,一百年前却不过价值几千港元而已。这座大楼在1914年动工兴建,两年后,妇女会便正式落成启用。由于是英国人兴建,梅夫人妇女会主楼的外形是属于维多利亚及爱德华古典复兴式。在花园道正门入口的两旁有两根支柱,一定要留意一下,那两柱的柱头其实是属于新古典主义的爱奥尼克式。这座三层高的大楼,除了至今仍然有女性居住的房间,还有阅读室和藏书超过2.5万千册的图书馆,馆内的图书可以随时借阅。另外,舞蹈室定期举办成人社交舞会。
虽然大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且饱经风霜,但这里只有主楼外部属法定古迹,至于主楼内部则只被评作二级历史建筑。因此,梅夫人大楼内供应酒店级菜品的餐厅成为该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所以经常会有朋友在这里举行婚礼。这里的餐牌菜色根据时令食材而在每季转换一次,也会因不同的节日庆典来制作美馔佳肴。
当铺的华丽转身
近几十年,湾仔一直不停地在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湾仔是一个灯红酒绿,水兵流连的地区。这个被称之为“香港的心脏”的地方,也汇聚着廉价公寓、夜总会、酒吧和店铺。虽然骆克道和谢斐道一带的酒吧和夜总会仍然活跃,但那些经历数十载风霜的旧建筑、当铺和大排档最后全部被拆除了,没有拆的就被翻新为高级餐厅。声色犬马的湾仔变成了潮流人士的落脚地。
说到湾仔最广为人知的保护项目,便不得不提和昌大押。和昌大押始建于1888年,原建筑是一个广东骑楼式的唐楼,下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根据建筑历史学家考证,和昌大押是香港目前仅存的中国文物建筑之一。
位于庄士顿道62号的和昌大押,现在摇身变为时尚餐厅ThePawn。内里有很多建筑元素仍然完整地保存,如石楼梯、当铺牌匾和旧时代的氛围。ThePawn主要提供现代英国菜,在广东骑楼或天台花园上,你可以细细品尝烤牛骨髓、炸鱼薯条、英式甜品Etonmess和柠檬蛋糕布丁,当然这里也不会少了精选葡萄酒、威士忌以及精致鸡尾酒。
ThePawn的室内设计由香港本地著名设计师黄炳培操刀,他说:“整个意念是为了保育这个历史遗迹,同时为这个空间带来新生命。”因此,除了餐饮美食,这里也是很多人举行私人派对的热点。我就曾参加过友人在ThePawn举行的生日聚会,当时天气很好,我和朋友们在屋顶花园喝酒聊天,看着骑楼下车水马龙的湾仔,儿时经过这里的回忆又回到眼前。
西港城老市场的前世今生
今天变成了活化古迹文物的西港城,对我来说没什么回忆,但这里却有着我母亲40年前的频繁足迹。当年,母亲为了给体弱多病的父亲进补,特地独自从九龙佐敦道码头,搭乘渡海小轮到这个旧上环街市,行程要花上一个小时(今天我们乘坐港铁,车程不过是15分钟),目的就是为了买金钱龟回家炖老火汤。
母亲之所以要远渡重洋由九龙半岛跑到港岛区买金钱龟,并不是九龙半岛的街市没的卖,而是这个旧上环街市在当时是一个有正货保证的市场,而且很多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食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其实由1843年开始,上环一直都是华人聚居的地方,而英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则多会住在中环。19世纪末,上环便发展成为主要的商贸区,干诺道西为当时的食米批发市场,德辅道西一带则是海味和咸鱼的集散地。上环也是香港的海味及中药集散地,中药店林立的文咸东及文咸西街,更被称为南北行,而海味店则集中在德辅道西一带,老一辈称之为三角码头。
香港曾为英国殖民统治,传统英式建筑随处可见,然而近数十年来,旧建筑不断迁拆,令这些传统英式建筑变得愈来愈珍贵,而西港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这座昔日的旧上环街市由于建于英国爱德华时期,所以设计沿用了英国巴洛克复兴风格。此风格是古典文艺复兴的一种,于1901至1918年期间在英国非常流行。
当中最令人印象难忘的,就是古朴的红砖大楼建筑和对称的轴线设计,并利用花岗石作为地基。底层入口设有大型圆拱设计,同样是非常传统而典型的英式风格。阁楼外墙附有带状砖饰,是锐角的堡垒式设计。至于面向摩利臣街的一楼位置,则建有拱廊,正门上的大圆拱配合着拱形大窗台及典雅的百叶窗帘。
推荐阅读:
禅意秋天广东独特的寺庙景观
潍坊市五百年明朝古庙遭强拆
原纳森旧宅整修工程基本完工
山西“八卦墓”呈现中国多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