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英谈石寨太行奇观
来源:香港文汇报  日期:2011-1-23

    在绵延八百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村。据说,唐代末年黄巢起义军曾在此扎过营盘,各路英雄到这里议事,取“英雄聚谈”之意,村名被称为“英谈”。

    英谈当前归属河北省邢台县,本来也不太有名。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浴血太行抗击日寇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曾在此驻扎,抗日名将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左权、徐向前都在这个小山村住过。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仲麟,抗战时曾逃来这里暂住。这段不平凡的岁月,这些大人物的来临,使英谈有了名气。

    使英谈真正名声鹊起的,是2007年6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英谈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今,前来英谈观光猎奇的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这个仅一百多户人家的600年古村,因其独特的民居建筑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宾客。

    英谈的神奇,不在自然景观,而是石质民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有67座。全村所有居民住房,均用石头砌建,设计巧妙、款式多样、粗犷别致、各具匠心。众多不同石屋,组成一个大山深处的石头城堡,由千米古石寨墙围拢,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与外界沟通,坚固稳重,安全可靠。可守可攻,进退自如。

    在英谈村,石头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石路、石墙、石楼、石房、石门、石瓦、石碾、石臼、石槽、石券、石凳、石栅栏……这里的一切,几乎都与石头结缘,因为周边山上石材无穷无尽,就地取材,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村里民居依山势盖成二、三层高的楼房,颇有气势,做工考究。墙体使用青红石块,屋顶则覆以巨型片石,室内冬暖夏凉。从村口望去,这三层石楼挺拔巍峨,气宇轩昂,是山村中地标性的“高层建筑”,令人耳目一新。精妙的是,这三层楼内不设楼梯,可从山路拾级而上,依次进入一、二、三层的院子和房间。这种设计节省了室内空间,又充分利用了山路的坡度代替楼梯,匠心独运。有些房屋还跨山涧而立,底部涵洞水流潺潺。有一个宅院把房子直接垒砌在巨石之上,依托山石的坚硬,可保石屋经得起风霜雨雪、地震塌方,是建筑师的聪明杰作。修建得比较好的宅院,大都有两个出入门。正门有门券、有牌匾,有的还有屏风。后门则隐蔽曲折,直通后山,遇到匪患或不测时,可以迅速安全地撤离逃生。令人惊叹的是,各宅院的供排水系统十分科学完善,顺着精心设计的流水通路,山泉直达各家檐下灶前,取用极为方便,如同天然纯净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取之不竭。而污水则从下水道直排村外,确保村内的干净整洁。这一些,都是英谈人民了不起的创造。

    还有一处叫人赞叹的东西,就是一块巨大的纯天然龟背石,石头两面有波浪形的、如同龟背上格子的和谐纹路,好像工匠砌墙时凸出石体的浆条,却完全由上天造就,这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创作,世所罕见,价值连城。

    英谈古石寨,在太行山天然美景的烘托下,展现的是历代劳动人民科学而智慧的伟大创造,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从石寨民居中透露出来的独特民俗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快乐欢畅。

编辑:红豆树
在喀什东郊5千米处的浩罕村,有一座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
听枫园,位于苏州金太史巷旁的庆元坊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
苏州太平天国慕王府花园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慕园是一座缺乏知名度的帝宅..
七姬墓位于苏州古城内的蒋庙前,明嘉靖年间在墓前立七姬庙,据传庙址原为..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此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
在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中,扼守在路口的门楼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很多门楼上修有..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