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侯迈因在德里的陵墓于1564年动工,它是泰姬陵的雏形,牢固、威严而不是精致、黄雅。17世纪70年代奥朗则布在奥芝加巴德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没有泰姬陵的魅力与和谐。德里的另一陵墓赛夫达贾之墓于1753年动工,被称为是“莫卧儿建筑最后的闪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们尽力设法要运河看的建筑物。这些纪念陵墓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一个大的洋葱形状的拱顶、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这些东西融化在一起,创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与孟加拉的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泰姬陵内珍贵财宝的失窃可谓微不足道。19世纪30年代,他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运往伦敦出售。只是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这个计划才作罢。后来,在1900年当了印度总督的柯曾重新修复了泰姬陵。
泰姬陵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它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爱妃阿姬曼·芭奴,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历史传说
据说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性情温柔,擅诗琴书画。她二十一岁时与当时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库拉姆结婚。她婚后与库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随,足迹遍布疆场。一六二八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沙·贾汗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一六三一年,阿姬曼·芭奴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当时年仅三十九岁。在她婚后十八年里,共为沙·贾汗生下十四个子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阿姬曼·芭奴之死,令沙·贾汗伤心欲绝,他决定为宠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以表达他对宠妃的思念之情。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推荐阅读:
家居风水布局多注意
严岛神社
开平碉楼
元代青花瓷的胎釉特征和青花呈色
分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