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唐二陵考古发掘60周年。从10月开始,由市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和江宁区政府主办的“纪念南唐二陵发掘60周年系列活动”,将通过诗词笔会、学术论坛、考古勘探等活动,重温1000多年前的南唐历史。记者昨日获悉,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将从本月中旬开始,在祖堂山的南唐二陵区域内展开考古勘探。60年后首次启动的南唐帝陵考古,有望在钦顺二陵附近寻找到南唐后主李煜夫人大周后下葬的懿陵。
大周后曾求
烧槽琵琶同葬懿陵
据史料记载,周氏为南唐开国功臣、大司徒周宗的长女,小字娥皇,她和李煜一样兼通文史音律,“歌舞棋艺,莫不妙绝”。954年,18岁的李煜与年长其一岁的娥皇成婚,两人感情甚笃。一次,周氏弹琵琶为中主李璟祝寿,优美的曲调让李璟叹服不已,遂将自己珍爱的烧槽琵琶赠与周氏。盛唐名曲《霓裳羽衣》经唐末战乱失传,大周后偶得残谱,按律寻音,重新补缀成《霓裳羽衣》曲,使开元、天宝遗音重现于世。大周后体弱多病,在李煜次子夭折后,她悲伤过度一病不起,于乾德二年病卒,享年29岁。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陪葬品,与其一同埋入昭陵。而精通音律的大周后要求的陪葬品则是一件乐器,她在弥留之际,请求李煜将中主李璟所赐的烧槽琵琶陪葬,并写下遗书希望薄葬。她去世后,李煜曾赋词“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悼念爱妻。周氏病重期间,其妹常出入宫闱,与李煜渐生情愫。开宝元年(968年),李煜与其妹成婚,俗称“小周后”。
链接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距离中华门约25公里,1950年10月—1951年1月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发现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及皇后宋氏的钦陵,及中主李璟及皇后钟氏的顺陵,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钦顺二陵继承了隋唐以来陵墓建筑的基本特点,布局规矩,结构严谨,并保存有精细的石雕和彩画,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帝王陵寝制度、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时隔60年,南唐帝陵考古重新启动
1950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的南唐二陵,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寝,无论是发掘成果还是考古水平,在国内考古界都具有开创意义。但因条件所限,60年前的那次考古工作只对两座帝陵的墓葬核心区进行了发掘清理,并未在陵墓周边区域范展开全面的调查勘探,这也给南唐帝陵考古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
曾参与发掘南唐二陵的南京文博泰斗蒋赞初先生告诉记者,按照帝王陵寝的规制,陵园区应该存在围墙、神道、石刻及其他附属建筑,“当年,我们在顺陵西南方找到了享殿遗址,并发现了三个石柱础及部分砖瓦、瓷片,但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展开进一步发掘。”在蒋先生的建议下,市文物部门决定在南唐二陵发掘六十周年之际,从本月中旬起展开新一轮考古勘探,摸清陵园区的四至范围和建筑布局,以及可能存在的皇族宗室墓和其他高等级陪葬墓。
探寻懿陵,祖堂山应有“南唐三陵”
新一轮南唐帝陵考古最引人关注之处,无疑是探究南唐后主李煜夫人、昭惠后周氏(俗称“大周后”)入葬的懿陵。而种种迹象显示,懿陵应该就在祖堂山南唐二陵附近。
南唐二陵埋葬了南唐两代皇帝及皇后:先主李昪及皇后宋氏葬于钦陵,中主李璟及皇后钟氏葬于顺陵。据史料记载:“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大周后卒,次年正月迁灵柩于园寝,陵号曰懿陵,谥昭惠。同年九月,钟太后卒,葬于顺陵”。这段记载说明,在李璟皇后钟氏下葬顺陵时,后主李煜的懿陵已经修建完成,只是因大周后先于李煜离世,故先行入葬懿陵,而李煜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毒死,被葬于洛阳邙山。因此,原本应为两人合葬的懿陵,最后只入葬了大周后一人。
蒋赞初先生认为,南唐钦顺二陵为相邻而建,根据帝王陵寝的规制,懿陵也应修建在南唐二陵附近。从空间位置来看,钦顺二陵相距50米,由于李昪与李璟是父子关系,因此顺陵的位置在钦陵西侧偏北50米处,在空间格局上分出了主次。依照钦顺二陵的布局方位分析,懿陵的位置应在顺陵西侧偏北50米外的范围内。因此,考古队将在这一区域进行重点勘探,如果真的发现懿陵的话,南唐二陵或许要改称作“南唐三陵”了。
推荐阅读:
往地里埋文物:日本轰动世界的考古造假
三处罕见旧石器时代遗址 揭秘三万年前的四川
河北邯郸“准国宝”接受检验
“承香堂”打造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