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南澳Ⅰ号”文物为何迟迟不上岸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媛  日期:2010-6-11

    水下考古发掘两月已出水4000多件文物,而用于文物浸泡脱盐处理的三个淡水池一直未派上用场 


    “南澳Ⅰ号”文物为何迟迟不上岸

    在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也称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一楼,用于文物浸泡脱盐处理的三个长方形水泥脱盐池注满了淡水,却迟迟未见“南澳Ⅰ号”出水文物的到来。“南澳Ⅰ号”文物为何迟迟不上岸?带着这一疑问,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南澳县博物馆及“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相关负责人。

    三池淡水蓄水两月

    4月初“南澳Ⅰ号”开始正式水下考古发掘时,曾有消息称,随着打捞的进行,海底文物将逐步出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由边防战士运往南澳县博物馆进行脱盐等处理。此时,南澳县博物馆一楼由展厅改造建成的三个10米多长、2米宽的大型脱盐池已经准备就绪,里面蓄满了淡水。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说,南澳去年开始持续干旱,岛上供水紧张,一周才能集中供应一次。为了装满这三个水池共33吨水,抽水整整用了两个月。

    然而,“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进行了两个月,已出水的4000多件文物并没有上岸到南澳博物馆进行处理和保护,而是存放在打捞船上的文物库中。黄迎涛担心,打捞船上条件有限,打捞出水的大批青花瓷器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脱盐等处理,釉面可能容易出现龟裂等变化,使文物品质受损。

    部分文物船上“脱盐”

    据广东省文物局本月1日提供给新闻媒体的通稿介绍:(“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文物库房安装了温湿仪,库房内的部分文物也进行了淡水脱盐处理。另外,中国文物遗产院、广东省博物馆还对瓷器、铁器、铜器、木块等进行取样,用于进行文物保护的实验室分析。那么,打捞船上文物库中进行淡水脱盐处理的文物占已出水文物的比例有多少?已出水文物的保护状况如何?

    就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昨天上午在打捞船上采访了“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崔勇介绍说,广东省博物馆有专门做保护的人员(对出水文物进行保护)。需要保护的分等级,有的是即刻保护的———用海水或用淡水(浸泡);有的瓷器烧结比较好的没有马上进行处理。需要马上处理的都做了及时处理。哪些瓷器需要马上处理?他举例说,一些烧结不好(即烧的温度不够、瓷化得不好、釉面玻璃化得不好的瓷器,它在水下吸收海水比较多,脱水的过程结晶体泄出来会对釉面造成破坏)的瓷器和一些铁器,进行即刻保护,(该部分)占的比例不大。

    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考古发掘现场领队孙键接受采访时指出,文物目前没上岸,有一个具体困难,因为南澳缺淡水,淡水没法解决。他说,南澳正常七天才供一次水,处理文物需要大量淡水,这个无法保障。

    一名考古队员说,目前对大部分瓷器,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是给瓷器保湿。

    没有上岸有此说法

    对于瓷器等文物是否需要马上脱盐处理的问题,羊城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大考古教研室主任、博导许永杰教授,许永杰说,理论上是越快进行脱盐等处理越好,但短期存放应该没问题。打捞船上配备了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保护问题。对于同一问题,孙键认为当然是越快越好,但目前情况下做不到,技术上是允许(不马上进行脱盐)的。

    至于文物上岸是否有具体时间表?有考古人员表示,海上工作很多东西无法制订计划目标,往往要“看天吃饭”。有消息称,因为“南澳Ⅰ号”文物最终几成留在南澳本地、几成运到广东省博物馆,这一比例未有定论,因此文物迟迟不上岸。对此,孙键表示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会有一个考虑,他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水下考古工作做好。

推荐阅读:

三里桥

亚美尼亚山洞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皮鞋 距今5500年

阿育王塔考古重大新发现 佛顶真骨为印高僧所献

肇庆考古发现军事青铜器近200件

编辑:毛怡群
名称东莞粤晖园 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退思园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开平碉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普济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马尔代夫安娜塔那岛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夏日薰衣草

类别自然山水园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