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第一楼雕花楼位于东山半岛,原名春在楼,典出诗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它自1922年破土兴建,三年而成,用工26万多个,占地2亩。“进门有宝、伸手有钱、脚踏有福、抬头有寿、回头有官、出门有喜”是大楼精华。有诗赞:“此楼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如今,雕花楼已成一处探寻江南底蕴和文化的绝佳旅游景点。经重新规划、布置后的雕花楼景点,给人的韵味更足更浓。游客身在楼外,如处一个大花园;入楼,则大厅、书房、客房、卧室、密室、回廊,让人如处古典园林。正在修复之中的明代状元施槃故居,更将成为雕花楼的一大新看点;气温在上升,园内宝树“孩儿莲”也将开出精美的花儿。
明代施槃状元府五月底有望迎客
作为“国宝”东山雕花楼附属建筑的状元府第是明代开科以来苏州府第一位状元施槃的故居。日前,经历了数百年来首次大修的施槃状元府抢救性维修加固工程日前进入尾声,预计五月底即将迎客。
清代《太湖备考》记载,施槃于明英正统四年(1493)获已未科状元,成为苏州从宋朝度宗咸淳元年(1265),至明朝英宗正统四年(1439),共174年的苏州开科状元,亦是东山历史上两状元一探花的第一个状元。明英宗年间江苏巡抚周忱、知府况钟特为之庆贺并留诗碑,施槃亦名列沧浪亭内“苏州五百名贤祠”。清末时,雕花楼原楼主金锡之祖父金叶传,买下施槃状元府,成为金氏老宅。施槃状元府大厅为明代建筑,至今已有560余年历史。老厅建筑面积共198平方米,正厅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屋面平缓。大厅顶部有雕刻精美的云雾山,脊檩上还绘有素雅的苏式彩绘,整体建筑形态朴实,具有江南明代民居的特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雕花楼在升格“国宝”后,在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对施槃状元府按明代见貌进行了抢救性维修。维修后的施槃状元府占地达1.5亩,中轴线上依次为明式照墙门楼、前花园、正厅、后花园。这幢状元府第的修复是明代建筑在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经典建筑的实例,也是为了莘莘学子提供了一道古人状元文化的太湖亮丽风景线。
气温回升“孩儿莲”即将盛放
太湖东山的雕花楼,不仅以“无处不雕、无处不刻”的砖、木、石、金雕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国宝”闻名海内外,而且在古典式小花园内,还有1棵被称为国内孤本,已有360年树龄的“江南第一树”孩儿莲,而被人们所称奇。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宝树孩儿莲即将万花齐放。
“孩儿莲”属八角科,又称红茴香,最早种植于印度寺庙内,引进中国后种植在云南等地,因其花朵小巧玲珑,只有指甲般大小,花形如倒挂的水中莲花,花色红嫩如小孩的脸,故被园艺界称为“孩儿莲”。
清道光十四年,清代学者顾震涛在《吴门表隐》书中有记载“孩儿莲,树大叶浓,花厚色红,专治血症,一在百狮子桥赵氏宅内,一在东洞庭山,翁汉当分植吴中,仅此二株。”而原苏州百狮子桥赵氏宅内的1棵孩儿莲,被苏州盆景艺术家周瘦鹃从原湖南道州书法大家保绍基裔孙何维构的默园买下,后周家花园所在街坊进行改造时,老宅附近的地下水排泄不畅,古树树根长年浸泡水中,以致珍稀古树孩儿莲不幸枯萎。
雕花楼内的这棵“孩儿莲”,树高8米,冠幅达4米,胸围达84公分,历尽300余年沧桑,整棵树身似蛟龙,腾空般盘旋而上遒劲古朴,气势不凡。孩儿莲开花分盛花期和小花期,盛花期全树开花达7万朵,其花如万绿丛中悬挂万盏红灯一般,成春季游览雕花楼的一道奇特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