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是在我们家老宅下发现的,祖父曾说过当年为躲避日军埋下大量古钱币,拆迁前我们就反映过。现在发现了,理应属于我们家。”
“地下文物属于国家,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目前的司法解释中没有例外。打个比方,难道曹操的后人能去要‘曹操墓’的文物,慈禧太后的后代能去要故宫的文物吗?”
4月19日,淮安清河区人民法院,汪氏六兄妹与淮安博物馆为了5.5万枚铜钱的所有权,打起了官司。私人通过法律程序向博物馆追索地下文物所有权,这在我省还是首例。
发掘:
出土铜钱牵出传奇故事
2009年10月12日中午,淮安市清河区越河小区水韵天成建设工地,一位拾荒老汉在拆迁的废墟上无意发现一个埋藏大量古钱币的小坑,引发市民哄抢。
有人立即拨打110报案,消息随即传至淮安市博物馆。当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警方已经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线内有一个电脑屏幕大小的浅坑,里面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圆形的古钱币,约三分之一已经被哄抢。考古人员还发现,东面仅1米远处还有一个更大的埋藏坑,同样埋藏着大量古钱币。当天,考古队共取回13口袋铜钱,经初步清点,共出土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铜钱5.5万枚,而被哄抢的铜钱估计在1万枚上下。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原来居住于此的汪秉诚、汪秉正等六兄妹找到了博物馆,称铜钱系其祖父埋藏,要求博物馆返还这批铜钱。记者在起诉书中看到,汪氏兄妹称祖辈居住于东长街306号,系经营酒坊的商家。抗战期间,日军侵略淮阴城时,祖父带领全家避居乡村,并吩咐雇员将家中数量可观不便携带的铜钱埋藏于宅中。当原告祖父重返淮阴城时,雇员已下落不明,铜钱埋藏在哪里也就成了一个谜。兄妹几个虽然知道此事,也曾在院内挖掘过,但却一直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