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桃花坞:风流才子筑桃庵
来源:姑苏晚报  日期:2010-2-5
    宋太师章在此筑别业,多栽桃花,当时郡人春游看花于此,历代诗人多有题咏,有“花开烂漫满桃坞,风烟酷似桃源里”等句,后遂以桃花坞作街名。巷内有民国年间北京政府政事堂肃政使、爱国耆绅费仲深和慈善事业家谢家福故居。 

    曾是春游看花处

    桃花坞在汉代姓“桑”,为张长史的桑园,园内有灵芝奇石。到了唐宋年代,这里遍植桃李,广栽梅柳。宋代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五亩园,又称梅园。绍圣年间,太师章质夫又在此筑桃花坞别墅,人称“章氏别墅”。园内疏池叠石、筑台建亭,面积广达七百余亩,成为一处庄园式园林。暮春三月,桃红柳绿,菜花金黄,胜似桃源仙境。游人骚客自阊门泛舟而入,携酒吟唱,“桃坞问花”习俗盛极一时。宋代范成大撰《阊门泛槎诗》清代蒋垓的《疏影·桃花坞闲步》更是“咏桃”名篇:“悄见桃花千树。对春光,闲想闲吟,绝胜刘郎前度。”元代以后,桃花坞虽屡有兴废,但已不复当年胜景。
     
    风流唐寅筑桃庵

    桃花坞和明代大画家唐寅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又和文征明、徐祯卿、祝枝山合称为“吴中四才子”。唐寅买下章氏别墅废墟后,取名桃花庵,在园内增筑学圃堂、梦墨亭、读书阁、蛱蝶斋等,并手植大量桃树。他以“桃花庵主”自居,得意洋洋为宅园题咏:“花开烂漫满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唐寅常常与好友在此曲水流觞、吟诗作画。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桀骜不驯,风流倜傥,好一个“桃色才子”!历尽沧桑,桃花庵现已不存。现存清代重建的故居遗址,有屋舍两路两进,双荷池,已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唐寅祠(准提庵)在桃花坞大街廖家巷,已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木刻年画诞生地

    桃花坞是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诞生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美术经典。它始于明代,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它与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山东的潍坊年画、四川的绵竹年画并称“中国四大木刻民间年画”。桃花坞年画早期生产中心在虎丘、山塘和枫桥一带,后迁入城西北桃花坞,有店铺多家,画名因此而得。其制作过程分为画稿、刻板和印刷三个过程。印刷方法主要为彩色套版,兼用着色。色泽常用红、黄、绿、蓝、黑五色。其题材广泛,以喜庆、吉祥、避邪、祈愿等为内容,以人物为主,涉及市井风情、农事耕渔、时令风俗、传统折子戏等方面。《一团和气》是其中长盛不衰的经典。2006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如今,离桃花坞大街不远的朴园,已辟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 

    后记

    目前,桃花坞大街改造已接近尾声。为写作此文,笔者特意前往走访。老街东首,一座小亭飞檐翘角。沿街屋面改造成传统的粉墙黛瓦格局。门窗由香山古建队制作成古色古香的雕刻花窗。花岗岩石板主干道两侧,铺砌新颖的“生态透水砖”。两侧的行道树,计划种植百余株桃树。古韵今风相融的特色老街,风景这边独好,即将在世人面前亮相。
编辑:毛怡群
在喀什东郊5千米处的浩罕村,有一座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
听枫园,位于苏州金太史巷旁的庆元坊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
苏州太平天国慕王府花园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慕园是一座缺乏知名度的帝宅..
七姬墓位于苏州古城内的蒋庙前,明嘉靖年间在墓前立七姬庙,据传庙址原为..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此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
在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中,扼守在路口的门楼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很多门楼上修有..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