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字形玉耳饰
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与台湾大学合作的卑南史前文化遗址二期挖掘计划前天结束,尽管探坑挖掘面积不大,却成果丰硕,尤以其中一件器形仍保持完整的的几字形玉耳饰最具指针价值。
史前馆与台大考古队从1月18日起,在卑南史前遗址进行14天的考古发掘研究与教学计划,由台大人类学系教授陈有贝带着人类学系学生挖掘,尽管实际探坑挖掘时间只有12天,但成果丰富。
史前馆表示,这次挖掘除了发现史前建筑遗构之外,还有数十件石箭头、石锛、石针等石器及大量素面陶器破碎残片,考古队也发现4件玉器;包括过去卑南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常见破碎的玉箭头、四突起玉耳饰、圆形玉耳饰各1件,以及1件完整的几字形玉耳饰。
史前馆指出,几字形玉耳饰在岛内考古研究珍贵之处,在于它极为稀少,据现有考古文献,1980年迄今,卑南史前文物因台铁进行台东车站兴建工程而露头,岛内考古权威宋文熏与连照美两位台大人类学系教授受台东县政府委托,前后13次进行卑南史前文物抢救挖掘,打开过逾1千具石板棺,仅发现6件完整几字形玉耳饰及3件器形类似的玉耳饰。
史前馆研究人员指出,若再加上这次挖掘出的玉耳饰,岛内出土的几字形玉耳饰数量只有10件,这与史前馆作为馆徽、曾在全台各地史前遗址出土的人兽形玉玦数量相当,均属稀有珍贵的史前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