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的泗港闸重建工程基本完工,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泗港闸在距离原址不到30米的河道上找到了“新家”。
泗港闸为砖石结构三孔闸,座落于姚江支流慈江主河道之上,根据闸身碑文记载,泗港闸兴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泗港闸在姚江防洪、排涝、水利通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大运河(原称京杭大运河)以港城宁波为入海口的重要实物佐证。
去年启动的姚江东排一期工程涉及到大量的河道疏浚工作,泗港闸所在区域根据水利规划需要尽心河道拓宽。经过现场踏勘和反复论证,市、区文物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出整体搬迁方案。整体搬迁工程中,施工部门严格保证泗港闸原建筑风貌不变,每一块拆迁的石料,都将采取大小写字母双面编号,确保每一块石料能够“对号入座”。
水利工程建设时,重要文物建筑进行整体迁移,这一做法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为一种成功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该区与工程相关的另一古建筑——吴社桥,也已完成前期材料登录和重建规划,在采取严密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择机启动整体搬迁保护计划。
推荐阅读:
群山中,34座古楼几多传奇
图文:全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十座寺庙
广州发现完整大型东汉墓
图文:“老通城”下挖出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