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沈阳路,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游览。记者顾珍妮摄

六十年代的大清门。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就在偌大的沈阳城内,如果哪一条路以沈阳命名,是否意味着它足以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在过去的皇宫禁地,如果哪一条路能从中坦荡穿过,这条路又是否诠释着皇家禁地所独有的威严所在?
沈阳路——铺满青色方砖的街路上,守护着金瓦红墙的故宫数百年,它担起了文德、武功两座牌坊的同时,又将下马碑深深地嵌入皮肤之中。
如今,这是一条游人纷至沓来的路,但他们或许并不知晓,当自己正站在雄伟壮观的故宫面前感慨万分之际,沈阳路,正在他们的脚下蔓延开来。
昔日曾是皇宫内的一条路
沈阳路是沈阳城内较古老的一条路,早在明代的时候,沈阳城设有四个城门、十字街,沈阳路就是其中东西走向的那一条路,与通天街相交汇。
到了清代,皇太极将明代的四门改为八门,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并在老城区井字街的中心建立了皇宫,即现如今的沈阳故宫,东西走向的沈阳路被一同建在了皇宫范围内。
沈阳路位于怀远门(大西门)和抚近门(大东门)之间,全长千余米,最宽之处达十六米,最窄处也有十余米,是城内的中心部分。
清代初期,沈阳路中段,即东华门、西华门之间,处于皇宫之中,行人不得通行,文武官员至此也必须下马,并设有下马碑以及文德坊和武功坊,以昭示皇宫的庄严与肃穆。
“因为当时处于皇宫之中,所以现在沈阳路南侧的建筑也仍旧属于过去的故宫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过去的故宫并非从现如今的入口处开始计算的。”齐守成说,“现如今的故宫正门对着的那两处小亭,是过去的奏乐亭,除此之外,在沈阳路中段这一部分,还设有东西朝房、影壁墙、八旗衙门、轿马场等建筑设施。”
如此,沈阳路被圈入皇宫之后,人们只能从东、西华门外的十字路口南北绕行。即便是后来随着清入关,沈阳成了陪都,故宫仍旧受到良好的保护,作为皇家重地,普通百姓是不可以随便靠近的。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沈阳路上的围栏才被拆掉,人们才可能从这条路上通行。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