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洛带古镇,随处可见沟渠流水、大小水缸。承载都江堰水系文化的清泉从上场龙吻喷发,滋润通街民众,汇聚于下场的八角井,这是客家水文化的体现。
洛带古镇由一街七巷组成,只要主街山门和七条巷子栅子门一关,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这是客家警觉意识使然。
古镇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古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满街店铺繁多,却安安静静,无人高声吆喝,爱买不买随意,决不拉客扰民,让外来游客感觉说话声稍大些都会不好意思。或许,这就是客家人勤劳内敛的性格特征的外化。
四大会馆各有千秋
洛带古镇,最吸引人的不是沿街修缮一新的仿古店面里卖的别具特色的商品和“天鹅蛋”、“客家伤心凉粉”等这些富有客家特色的饮食,而是代表洛带客家人祖源地的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
其中广东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已被有关人士认定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文化的源远流长。
广东会馆有一幅浮雕,形象地反映了“湖广填四川”和客家先民开发洛带的历史:客家人被迫告别东南沿海,为防逃跑,青壮年被长辫子的清朝官兵用绳子连成一串串,押解“移民”,他们的亲友则挑担追随,供他们的日常用度,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以客家人的勤劳诚朴,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和乡风。
此外,洛带还有凤仪楼、博物馆等古建筑可供游玩欣赏。这些古建筑展现了洛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玩洛带,走马观花是不合适的,需花时间慢慢寻觅,才能在墙角屋顶发现历史的遗迹;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岁月的韵味。洛带,最适合成都人的慢生活,将她安置在成都边上,实在是天作之合。
分页:[1] [2]